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肱骨髁部骨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肱骨髁部骨折

肱骨髁部骨折

肱骨髁部骨折包括肱骨下端骨骺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
肱骨下端骨骺分离 也可以说是低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处理和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只是固定不稳。应该注意要作出正确的诊断,一般这种分离因肱骨远端骨质较少,故常误诊为肘关节脱位。在读X线片时应注意肱骨小头与桡骨的关系,若两者维持正常解剖关系,则为肱骨下端骨骺分离。
肱骨外髁骨折 也是儿童好发骨折之一,在肘部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远折段常包括肱骨小头骨骺,干骺端部分骨质,以及滑车的外侧部分。
发生骨折因素有三,在肘伸直情况下过度外展,桡骨小头撞击肱骨小头而产生骨折,或过度内收肱骨外髁受到牵拉而致骨折;暴力直接撞于肱骨外髁而引起骨折。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又分为三类:
❶无移位骨折: 骨折线仅为一裂隙,骨折面接触好。
❷轻度移位骨折: 骨折块轻度外移,无旋转畸形。
❸旋转移位: 骨折后由于桡骨头的压挤及附着于外髁的伸肌群的牵拉,使远折段发生矢状面和冠状面的严重旋转移位,骨折块在冠状面上向外旋转可达90°~180°。受伤初期肘外侧肿胀,后波及全关节,移位较严重者可扪到游离的骨折块,X线片诊断更为确实。
无移位骨折用石膏托固定于肘屈90°位,二周后去托练习活动。轻度移位骨折,向内推挤骨折块使骨折线对位,用超关节夹板及纸垫或用钢针经皮固定。严重移位骨折,闭合复位较为困难。复位前先以拇指在局部按压,使局部软组织水肿暂时驱至周围,这时可清楚地摸到骨折块,再根据X线片显示的移位情况进行复位。若连续两次不成功则应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手术越早越好,切勿反复闭合复位,以致损伤皮肤妨碍切开复位。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由于骨折块骨质的吸收及其旋转移位的畸形愈合,故虽切开复位也难达到理想的对位。对两个月以内的严重移位骨折,虽有骨痂形成,但尚无坚强的骨性融合,应考虑切开复位。手术时从外侧切口,手术应注意
❶切口勿过低,以免损伤桡神经的骨间背侧枝。
❷游离骨块时要认清骨皮质和骨痂,并将两侧骨折断端的骨痂和纤维组织刮除,使之露出本来面目,以便准确对位。
❸骨块游离后,若肌肉起点纤维化,纠正旋转畸形有困难,千万勿将止在骨块的伸肌总腱切断,否则肱骨小头因血供断绝而造成缺血坏死或甚至被吸收。可以小心将肌腱周围的纤维组织松解再复位固定。
肱骨内髁骨折 其发生率远比外髁骨折少见。滑车内半部分断裂,上尺桡关节虽保持完整,但随之向内、向上及向后移位。肱桡关节常因而造成脱位。因尺神经自内髁后方尺神经沟通过,故容易合并尺神经损伤。治疗原则与肱骨外髁骨折基本相同,只是内髁切开复位较外髁困难,应注意先将尺神经显露牵开以避免尺神经损伤。必要时将尺神经移向内髁前方。
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5岁出现,18~20岁闭合。前臂屈肌总腱起始于其前方。肘关节尺侧副韧带也附着于此。其后方有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通过,骨折易损伤尺神经。肱骨内上髁骨折,常发生在7~15岁儿童,多为撕脱骨折,受前臂屈肌群或内侧副韧带牵拉所致。可有不同程度移位,严重者有时合并于肘关节侧方脱位。肘关节内侧高度肿胀,有皮下淤血斑,局部可扪到活动的骨块。肘关节伸直外展时有侧方异常活动。X线片可以确诊,但骨化中心尚未出现者,X线片为阴性。轻度移位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仅有一裂隙,用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的夹板和纸垫固定,只是外侧板下端用塔形垫,内侧板下端用有缺口的梯形垫,固定时骨折周围垫以棉花,使梯形垫缺口对准骨折块固定。骨折移位明显,但骨折块翻转不超过90°者,可在骨折部持续按压,迫使局部水肿扩散,以便摸清骨折块作闭合复位,用夹板、纸垫固定。骨折明显移位,骨块翻转超过90°或移位到关节中者,在准备切开复位的情况下,先行闭合复位,若复位不成功则应即时切开复位,用两枚钢针交叉固定。术后二周拔针,三周去石膏托练习活动。陈旧肱骨内上髁骨折,无骨性连接者,可考虑切开复位或切除骨折块。有骨性连接者,虽有移位,只要无尺神经损伤症状,则不需手术治疗。
肱骨小头骨折 肱骨小头包括在肱骨外髁之内。此处骨折不常见。骨折是肱骨小头的前一半,有时骨折附带滑车的一部分。骨折块向近侧移位,有时向前旋转90°。骨折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有障碍,骨折常可用手法复位成功,因为此骨折为关节内骨折,骨折块无血液供给,易发生缺血坏死,因此治疗时常将骨块切除,骨块较大时,应手法复位,以免关节不稳定。
肱骨髁间骨折 多见于成人,由于关节破坏,整复困难,固定不稳,处理不当常遗留关节僵直。跌倒时,肘伸直位手掌触地,由地面向上的传达暴力将肱骨髁向后推,由上而下的冲力将肱骨干向前推,在造成髁上骨折的同时,尺骨鹰嘴半月状切迹捶击滑车沟,将肱骨髁劈成两半,向后移位。或跌倒时肘屈曲着地,尺骨鹰嘴推顶滑车沟,在造成髁上骨折时肱骨髁劈成两块,并向前移位。肱骨髁间骨折与髁上骨折相同,根据受伤机理,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分为伸直及屈曲两型。Riseborough等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骨折无移位或轻微移位,关节面平整;二度,骨折有移位,但两髁无旋转及分离,关节面基本平整;三度,远骨端两髁旋转分离,关节面不平;四度,骨折粉碎,肱骨髁碎成三块以上,关节面严重破坏。肱骨髁间骨折是肘部的严重损伤,疼痛、肿胀、活动严重受限,肘部骨性标志紊乱,骨擦音明显,注意血管神经损伤,摄X线片明确诊断。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病人年龄、职业等选择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外固定:
❶小夹板固定。髁上骨折有移位,但两髁无明显旋转及分离,关节面基本平整的Ⅰ、Ⅱ两型骨折,采用手法整复,方法基本同髁上骨折,唯在牵引时须先用两手掌由两侧向中心轻轻压挤两髁,使关节面平整,然后在保护两髁稳定性的情况下再整复髁上骨折,最后再扣紧两髁,按髁上骨折固定。伸直型骨折肘关节屈曲位固定,三角巾悬吊,早期功能锻炼,固定4~6周。屈曲型骨折肘关节先伸直固定三周,再换成短夹板屈肘位继续固定,三角巾悬吊,进行功能锻炼。
❷小夹板固定合并尺骨鹰嘴骨牵引。肘部肿胀严重,两髁旋转分离的Ⅲ、Ⅳ型骨折;在复位后须加用骨牵引来防止骨折再重叠移位,夹板纸压垫可制止内外髁在牵引中的旋转分离,让病人早期活动,利用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动力,夹板及纸压垫的压力及尺骨半月状切迹对破裂滑车面的模造力,来保持骨折对位,维持关节面平整,防止关节囊粘连及韧带、肌肉的挛缩。四周后解除牵引,夹板继续固定二周。
❸颈腕吊带,早期活动。对老年人、骨折粉碎,关节面严重破坏的骨折等,用颈腕吊带将肘关节屈曲,利用肢体本身重力,再辅以适当手法,骨折可大致复位,关节面有些不平,只要早期活动,常可获得较满意的活动功能。
(2)手术疗法: 青年人,新鲜开放骨折或整复失败及固定不稳再移位的Ⅲ、Ⅳ型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后切开,游离保护尺神经,经鹰嘴暴露肘关节与骨端,清除血肿,先整复两髁,使关节面平整,用螺丝钉或骨栓固定,再整复髁上骨折用二枚钢针将髁部与骨折近段牢靠固定,切勿伤尺神经,螺钉不要穿入鹰嘴窝,闭合时,将鹰嘴作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一周,早期恢复活动。

☚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骨折与脱位 ☛
000085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