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辽中京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辽中京遗址古都城遗址。在内蒙古宁城县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东距赤峰至叶柏寿铁路线的天义车站15公里。始建于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名大定府,为陪都。由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部分组成,南北长3500米,东西宽4200米,方圆15公里许。外城南部为汉族居住区,有坊市、民居、庙宇、官署、驿馆等,尚有两座大塔矗立,称“大明塔”。内城为官署和屯兵区。大内为契丹贵族居住区,现存有宫殿废墟。它在研究契丹封建化进程以及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为辽代都城——上京的陪都遗址,现通称大明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公社,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建于辽统和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003—1007年),为五京之一。它仿照北宋的汴京城的形制和布局而建,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组成。外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墙基宽11—15米。其中西墙保存较好,每隔90米,有一楼橹痕迹。墙的四角设角楼,正南门外还设有瓮城。城内正中有一条南北向大道,宽64米。它的两侧,由三条南北向,五条东西向的路组成呈对称状分布的街道。城内主要遗址有靠近南部的一座马鞍形土包,被认为是市楼遗址。还有西南隅山坡上密集的寺庙建筑遗址,北部的寺庙、官署、廊舍和驿馆遗址,及排水沟和石涵洞等。内城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平面亦呈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西墙残留着马面的遗迹,墙基宽13米左右。城内建筑群基址呈“回”字形分布。宫城即“大内”,位于内城北的中部,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长1000米。其东南角楼、西南角楼的残址至今仍可见。城内的主要遗址有:中轴线上的一处大型宫殿遗址,中轴线两侧的数处宫殿基址等。中京城的遗物主要为大、小两座塔;佛、菩萨、力士等塑像;砖瓦、鸱吻、脊兽残片等建筑材料,及陶瓷残片、碑刻、石雕、铜印、铜镜等。大塔俗称“大明塔”,位于外城南部的东北角。它是一座八角13级密檐式砖塔,高74米,须弥坐塔身浮雕着佛、菩萨、飞天及力士等像,并书有朱红文字的佛塔名和菩萨名。如鹿野园中法轮塔、观世音、普贤等。传说塔建于辽圣宗时,造型浑厚稳重,规模壮观,堪称国内现存辽代砖塔中的杰作。小塔位于大明塔的西南,形制与大明塔同,据推测为辽末或金代的建筑。辽中京遗址的发现,是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它不仅为研究契丹民族史和古代城市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且在研究女真及蒙古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1961年,它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辽上京遗址 元上都遗址 ☛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辽中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大明城,老哈河北岸。辽中京建于辽中叶后期,比辽上京晚189年。1006年(辽统和二十四年),辽宋潭渊之盟后,为便于收取北宋每年所纳之岁币,并加强与北宋的联系与交流,辽在此兴建陪都中京大定府,次年完工。辽中京城完全系出汉族工匠之手,其规模大大超过上京,是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金刚座舍利宝塔 大窑遗址 ☛ 辽中京遗址 297 辽中京遗址辽代中京大定府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乡。始兴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至开泰元年(1012)初具规模,景福元年(1031)经20年扩建后,成为塞北重要都市。天祚保大二年(1122)为金兵攻陷,辽亡,中京也趋荒芜。城址规模巨大,周长达15公里,由内城、外城和皇城三部分构成。当年壮观的气势犹可感到。外城东西长4200米,南北3500米,残高4—6米间,基宽11—15米,夯土层厚10—15厘米。西墙每隔90余米便可见一楼橹痕迹。南墙中端现存两个夯筑土堆,高达6米,呈正方形。西侧有豁口,疑为瓮城门。自门进入城内,有一条中央干道,长达1400米,宽60余米,两侧有排水沟、市场、廊舍、官置、庙宇和驿馆等遗迹依稀可辨,布局合理。内城居外城正中偏北,东西长2000米,南北1500米,墙上有楼橹,皇城则居内城偏北,长宽各约1000米,只有西墙残基尚可辨认。该城址对辽史和契丹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辽上京遗址 金上京遗址 ☛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明城。始建于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统和二十五年建成,设大定府。此后常为辽帝驻跸之所。保大二年(1122),为金所破。元改称大宁路。明初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撤卫所,渐沦为废墟。有外城、内城、宫城,格局仿北宋汴京。宫城呈方形,边长1000米。现存南墙残基有三条宽约8米通道,为阊阖门及其东西侧掖门址,掖门内各有两重宫殿遗址。北部中央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城为长方形,东西2000米,南北1500米。南有阳德门址,门内有一宽达40米的大道通向阊阖门前85米处,与一宽约15米的东西向道路相接,再由东西两端折向宫城。外城南有一高达74米的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传为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1)所建的感圣寺舍利塔,今称大明塔。造型稳重浑厚,为辽塔杰构。其西南有密檐小塔,高24米,亦八角十三级,约建于辽末金初。外城长方形,东西4200米,南北3500米,南门有瓮城,四角有角楼。南门至内城南门之间,有一长达1400余米、宽64米的大道,两侧有可通外城墙下石涵洞的排水沟。街道平整对称,经三纬五,宽4—15米,北部有寺庙、官署、驿官等遗址。1959—1960年发掘后,已成为研究辽代城市建筑重要场所。 ☚ 3. 宁城县 大明塔 ☛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昭乌达盟天义车站西十五公里处。由外城、内城、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周长十五公里余。保存完好。地表今存宝塔两座。是研究契丹族史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图44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