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系指在输注血液、血浆及其制品后发生的病毒性肝炎,通常是由非甲非乙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少数可由甲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或类泡疹病毒引起。供血者患有病毒性肝炎或为病毒携带者,以致血液、血浆及其制品中含有肝炎病毒,输入后即可发生输血后肝炎,其中以非甲非乙型肝炎最多,乙型肝炎次之,甲型肝炎少见。输血器具为肝炎病毒所污染也可引起输血后肝炎。一般认为输血后肝炎的潜伏期较胃肠途径感染的病毒性肝炎潜伏期略短。本病临床表现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诊断主要根据近期有输血、血浆及其制品注射史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应与药物性肝病作鉴别。治疗同急性病毒性肝炎。对供血者作HBsAg检测虽在本病的预防上有意义,但无法筛除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或带病毒者,因此预防主要是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丙种球蛋白对输血后肝炎的预防作用尚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