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谢小娥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谢小娥传这篇小说题为《谢小娥传》,结尾道“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也,故作传以旌美之”,郑重地申明这是“传”,因此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传记文学。这篇小说又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作者不仅自云曾两度亲晤谢小娥其人,时间,地点历历可佐,而且还为她解开了“梦”中之谜,使之得以复仇,也算是亲与其事了,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妨把它当作是纪实文学。无论从传记方面还是从纪实方面,这篇小说都给人以真的感觉,真有此人,真有此事。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故意采用传记的笔法,故意采用纪实的笔法,故意采用第一人称,以期达到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这是这篇小说的第一个特色。 我们仍称这篇作品是小说,不仅因为唐人许多记载神怪妖异的故事标为“传”,还因为这篇作品中存在着明显的虚构。今天看来且是极为拙劣的虚构,那就是谢小娥的父亲,丈夫托梦给她,用谜语的形式告知她仇人的姓名。这样的情节安排,作者或许有借破谜以显示自己才思敏锐的用意,但最主要的是以此宣扬“神道不昧”的迷信思想。 尽管这篇小说思想性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有迷信成份,也有“贞”“节”一类的封建说教,但是抹去这些灰尘,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谢小娥这一形象的独特光彩。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个负有深仇大恨的弱小女子,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复父夫之仇”的。父亲和丈夫“为盗所杀”时,她仅“年十四”,“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她孤立无援;强盗非但凶残,而且不知去向,她遇到了重重困难;即使作者为其破解了强盗的姓名,也是靠她自己“历年”“广求智者辨之”的结果。强烈复仇的信念和不惧磨难的精神,终于使她成功了,她是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复仇女“人”,而不是虚幻中轻飘飘的复仇女“神”。 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可谓其又一特色。全篇紧扣谢小娥的复仇及归宿展开情节,虽然是按时序先后一路直述下来,其间却多有顿挫之笔,使故事连中有断,断而复连,造成一种摇曳姿态。这主要是用插笔补叙的手法来实现的。写谢小娥“流转乞食”之后,紧跟着补一笔,交代父、夫死后向小娥托梦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写谢小娥佣于申兰家“已二岁余”后,再补出“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既充实了“娥心愤貌顺”的具体内容,又使小娥复仇有了充实的证据。写谢小娥杀死申兰、擒住申春之后,又补出“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不但枝节完备了,也表现出小娥的机敏和心计。结构安排上还有一点。即全文结束后,方才看出原来整个故事都是追叙的,极为自然地使首尾衔接在一起,给人一种回味。 但结构安排上也有不足之处,即写作者与谢小娥的两次相晤均着墨太多。固然身历所见,不免要详些,终因与谢小娥的人物形象无多大关联,不免有累赘之感。 谢小娥传传奇小说。唐李公佐撰。一卷。公佐有《南柯太守传》已著录。是篇写商女谢小娥嫁于侠士段居贞,丈夫经商于江湖间,遇盗被害,小娥落水获救,流转乞食,依建业妙果寺。夜梦丈夫以迷语告示凶手。后作者游寓建业,因解破谜底,隐申兰、申春兄弟二贼之名。小娥乃乔装访贼,于浔阳傭于申兰之家,心愤貌顺,申兰委以家事。小娥借二贼酒醉,杀死申兰,活捉申春正法,终报丈夫之仇。小娥誓死不嫁,削发为尼。旨在宣扬封建节烈孝妇,然描写小娥机敏果敢,英勇复仇,与封建社会视女性为柔弱可欺相比,小娥形象颇有可取。故事情节完整,结构紧凑,曲折跌宕,引人为快。有《虞初志》、《绿窗女史》、《说郛》(宛委山堂本)、《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唐宋传奇集》等本。 《谢小娥传》xie xiao e zhuanThe Story of Xie Xiao’e→李公佐 (Li Gongzu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