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告;哀求;请求;求告āiɡào āiqiú qǐnɡqiú qiúɡào【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的意思;都能用于书面语。 【异】 “哀告”侧重在苦苦恳求别人怜悯;语义最重;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能重叠。只能作动词。[例]受伤的老人泪流满面地~大家施舍一点钱给他治病。“哀求”侧重在请求别人给予;语义较重;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重叠。只能作动词。[例]大爷苦苦~医生救救他的孙子。“请求”作为动词,侧重在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语义最轻;既可用于书面语,又可用于口语;能够重叠为“请求请求”。除作动词外,“请求”还可作名词,表示所提出的要求,例如:“领导接受了他的请求”。[例]他~上级给他最艰巨的任务。“求告”侧重在恳求,语义程度比“请求”重,但较“哀告”、“哀求”轻;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能重叠。只能作动词。[例]这位年轻人~无门。 【反义】 哀告—命令 指令/ 请求—命令/ 求告—命令
恳求;请求;央求kěnqiú qǐnɡqiú yānɡqiú【同】 都可用作动词;都表示提出某种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多用于书面语。 【异】 “恳求”侧重于郑重、诚恳地提出要求;语义较重;多用于个人行为。[例]妈妈带着~的目光希望我留下来。“请求”侧重于客气地、有礼貌地提出;语义较轻;可用于个人、集体、组织、机关的行为。除作动词外,还可用作名词,表示恳切而正式提出的要求,例如:“领导批准了他们合理的请求”;“恳求”、“央求”没有名词用法。[例]赶快打报告,~参加石油会战。“央求”侧重于恳切地、不断地央告,常含有不得已的心情;语义较前二者重;多用于个人行为。[例]他多次~要出去打工,可父亲总是不答应。
请求;要求qǐnɡqiú yāoqiú【同】 都兼属动词和名词。作为动词,指求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都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都用于祈使句;都常受时间副词和动量短语的修饰;都能作谓语,都常带兼语。作为名词,指求别人帮助的具体内容;常作主语和宾语;常受人称代词和物量短语的修饰。 【异】 “请求”作为动词,侧重指向人提出愿望,希望别人支持帮助,满足自己的愿望,不含条件的意思;只用于对别人,可以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也可以是平辈之间,不能用于对自己;带有敬重色彩。作为名词,指请求别人帮助或满足的具体内容,多用于陈述句。[例]~父亲帮助解决资金问题。|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作为动词,指提出具体的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帮助;既适用于对别人,也适用于对自己,没有长幼尊卑的区别;不带敬重色彩而带有使令意味。作为名词,指提出的具体的愿望和条件;多用于陈述句。[例]上级~我们必须在11月底之前完成夏粮收购任务。|客户已向乙方提出了5点~。
请求;求qǐnɡqiú qiú【同】 都是动词兼名词;都有希望别人应允自己所想之事,满足自己要求的意思;都是中性词;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异】 “请求”作为动词,语义比较单纯,指提出希望与要求,求得对方应允;只用于对别人,不用于对自己;适用范围比较小;没有构词能力;常作谓语。作为名词,指向对方提出的要求事项;常受人称代词的修饰;常作主语和宾语。[例]他~你帮帮忙。|孩子向妈妈提了一个~。“求”作为动词,兼有请求、要求、追求等多种含义,语义内容丰富得多;适用范围也大得多;既用于对别人,也用于对自己,例如:“求人不如求己”;可构成求和、求婚、求教、求饶、求学、求同存异、求全责备等许多词语;常作谓语。作为名词,指要求的东西;没有构词能力,常构成“供求法则”、“供求关系”、“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等习惯用语;常作宾语。[例]他~对方原谅他。|市场上供过于~,就会出现产品过剩。 【反义】 请求—拒绝 谢绝 回绝 请求qǐngqiú❶提出要求,请对方答应 △ ~帮助。 【同】恳求 央求 ❷提出的要求 △ 答应孩子的~。 请求qǐngqiú❶ 〈动〉有礼貌地、恳切地提出要求,以便获得满足:一再请求│请求宽恕。 【同义】恳求│要求。 ❷ 〈名〉所提出的要求:驳回了请求│答应她的请求。 【同义】恳求│要求。 请求qingqiu❶提出要求:教练员~比赛暂停|他~多承担一些工作|大家~把事情真相调查清楚。 请求(同)要求 恳求 央求 哀求 (反)命令 驳回、回绝;建议、请求;批准、受理○驳回bó huí(动)不采纳(建议);不允许(请求):他的申辩被~|~他的请求。 ○回绝huí jué(动)答复对方,表示拒绝:因为有种种不便,我~了他|这是对方的好意,岂能~|~了他的不合理要求。 ●建议jiàn yì(动)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星期天我~出去游玩|老师~我们读这本书。 ●请求qǐng qiú(动)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他~上级给他最艰巨的任务|~援助。 ○批准pī zhǔn(动)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这项世纪大工程|领导未予~|~他休假一星期。 ○受理shòu lǐ(动)法院接受案件,进行审理:法院已经~此案|法院虽然~了,但尚未判决。 请求←→命令qǐng qiú ← → mìng lìng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命令: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 【例】 谢惠敏手里紧握着那根丰满的麦穗,微张着嘴唇,期待地望着张老师。出乎许多同学的意料,张老师同意了谢惠敏送回麦穗的请求。(刘老师《班主任》) 最后薛丹怀同志向队员们发布简短的命令。(王汶石: 《通红的煤》) 请求 请求请(请谒) 求(求乞;祈求;乞求;启求) 告(告求;告请) 讨蕲 邀 恳(恳乞) 凭(~君传报) 丐(丐乞;启丐) 谒 央(央浼) 浼 干(干求;干浼) 倩(~何人) 祈 挽托 乞告 乞请 望乞 启乞 请求别人:求人 请求的敬辞:烦请 向上请求:禀请 向上级说明理由,提出请求:申请 声请 呈请 向人有所请求:启齿 陈述请求:陈乞 陈祈 陈请 论辩请求:论请 当面请求:面请 拜谒请求:拜求 到处请求、拜托人:求三拜四 诚恳请求:诚请 敦恳 恳托 叩请 敦促,恳请:敦请 苦苦请求:哀(哀求;哀告;哀请;哀祈;哀丐) 大声疾呼地请求:呼请 唤取 再三请求:三求四告 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请求:好说歹说 委曲请求:屈求 不合情理的请求:不情之请 痴心的请求:痴求 必须达到请求:务求 (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请求)
另见:说明 要求2 希望 祈求 恳求 满足1 答应 ☚ 请求 请人做客 ☛
请求/请人做客/请人做事/为某事请求/求见/求助/求援/求和/请求允许/请求给予/乞求/请人帮助/请示/恳求 ☚ 向皇帝报告 请求 ☛
走门路 走门路走线 走便门 走门路,通关节:请托 请寄 请求 托人办事:托情 托人情 找门路,托人情:通路子 四处寻找门路:钻头觅缝 乱钻门路:莽跳 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走后门 ☚ 奔走2 钻营 ☛
要求2 要求2规定的要求或条件:程(程式) 格(规格) 裁 体制 科范 规范 规格制式:规制 同等的规格、情景:齐规 要求的规格、性能等:口径(~一致) 对事物的要求或欲望:需要 生活上的基本要求:衣食住行 人进食的要求:食欲 妻子的要求:阃命 所提出的要求:请求 (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要求)
另见:提出 愿望 条件 达到 ☚ 心愿 平素的愿望 ☛ 请求 请求罪名。又作请赇,另请托、请寄等皆意相近。指以私事求有关官吏办理,往往为此在事前或事后给予财物。汉代“假借不廉”罪中包括请求。魏晋律专门制订了惩治官吏受赂枉法的《请赇律》。据《晋书·刑法志》: “《盗律》有受所监、受财枉法,《杂律》有假借不廉,《令乙》有呵人受钱,科有使者验赂,其事相类,故分为《请赇律》。”《唐律》将其归入《职制律》中,规定: “诸有所请求者,笞五十; 主司许者,与同罪。已施行,各杖一百。”请求罪中若涉及财物,与财者、为人请求者、受财者皆坐赃论;事若枉法,则为枉法赃,枉法赃至十五匹绢则绞。 ☚ 假借不廉 受赇 ☛ 请求ask;request;entreat 她~他不要走。She entreated him not to go./答应~ compile with a request/被~国requested state/~国requesting state/~国政府requesting government/~帮助ask (or entreat)sb for help/~庇护 petition for asylum;seek asylum/~发言ask for (or request)the floor/~法律保护seek legal protection/~宽大plead for leniency/~宽恕ask for forgiveness/~批准ask for approval;request permission/~、申诉和控告request,appeal,or compla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