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计划价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计划价格jì huà jià géпл

计划价格planned price

有计划制订和调整的价格。是国家运用价值规律,考虑商品的供求关系等因素,有计划制定的。中国的计划价格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分别规定、调整和管理。现阶段计划价格采取统一价格和浮动价格两种形式。统一价格包括重要商品价格和劳务收费标准,如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资的供应价格,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以及运输、邮电、文化生活、服务性劳务的收费标准等。浮动价格则由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商品的基价和浮动幅度,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灵活定价。

计划价格

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制定的价格。中国计划价格始于1950年6月,当时国家对私营企业采取加工订货政策,加工费和订货价格最初以市价为基础,按一定的折扣比例协商制。1956年6月改为通过核算成本、利润和税金的办法制定,形成了最初的计划价格。1953~1957年,计划价格在价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1978年后,实行计划价格的商品品种和比重逐渐减少。到1989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计划价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到54%。

计划价格

中国有计划地规定的价格。包括农产品收购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调拨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分为统一价格和浮动价格两种形式。

计划价格

指社会主义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我国的计划价格包括: 商品计划价格,如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等; 非商品计划价格,如运价、邮电、文化生活服务的收费价格等。
计划价格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商品价值为基础。根据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任务,并考虑到商品的合理比价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本着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扩大商品流通、安定人民生活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制定的。
我国的计划价格,是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规定和管理的。它与资本主义国家随着供求变化而自发形成的价格和垄断价格有着本质的区别。

计划价格Planned Price

国家有计划规定的价格。价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按有关政策、法令,根据商品的价值,并考虑商品供求关系的长期趋势等因素而制定的。

计划价格

由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来制定和调整的价格。计划价格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价格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计划价格。计划价格包括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两种主要形式。国家定价是政府直接确定商品的价格,不允许更改;国家指导价是指政府定出一个指导性价格和一定的价格变动范围,企业等经济主体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品价格。计划价格对保持价格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定价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政府受信息等因素的限制,所确定的价格往往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造成供求脱节;同时,政府定价往往使价格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导致价格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计划价格

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规定的价格。是计划经济的组成部分。计划价格在社会主义价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计划价格的制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商品的价值; (2)国家的价格政策; (3)商品的供需关系。我国的计划价格在现阶段包括国家规定的农产品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调拨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非商品收费等。它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别规定、调整和管理的。

计划价格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的价格。包括: 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我国的计划价格,有的是由中央主管部门制定的,有的是由各省、市、自治区按中央的价格政策制定的。制定正确的计划价格,对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有着重要作用。

计划价格

计划价格

指由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有计划地制定和调整的价格。在我国,计划价格包括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格。制定计划价格的主要依据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充分考虑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国家的经济政策,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来制定。计划价格的主要特点是:比较稳定、具有强制性、有倾斜性。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价格在价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强调价格的自然形成,但是,也不能完全取消计划价格,计划价格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价格形式。

☚ 固定价格   市场价格 ☛
计划价格

计划价格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规定的统一价格。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部门统一规定的;另一种是浮动价格,由各级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浮动价格中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浮动权限则归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计划价格包括商品计划价格和劳务计划价格。商品计划价格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工农业产品的调拨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等。劳务计划价格主要有:交通运输部门的运价、邮电和文化、生活服务性的劳务收费标准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只有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由国家管理。

☚ 调拨价格   国家定价 ☛
计划价格

计划价格

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计划规定的价格。计划价格是按商品的价值并考虑商品的长期供需关系等因素而制定的。我国的计划价格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规定、调整和管理。

☚ 理论价格   成本价格 ☛
计划价格

计划价格

根据商品的重要程度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价格。包括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两种形式: (1) 国家定价,是指由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统一规定的价格。这类价格一经确定,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实行这类价格的商品品种不多,但数量极大,它包括农产品中的粮、油、棉的收购价格和粮、油的销售价格; 工业品中的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 、燃料(石油、煤炭) 的出厂价格以及铁路、民航、邮电、水运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等。(2) 国家指导价,亦称浮动价格。它由国家规定基价及其浮动幅度,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形成的价格。这种价格一般适用于花色品种繁杂,挑选性较强和供求关系变化较快的商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和某些完成国家统配任务后工业生产资料。计划价格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一定时期内可以引导生产和消费,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但是,过去那种单一地、固定价格模式,容易违背价值规律,造成产销不对路,积压或脱销、黑市投机,因此,计划价格在经济改革中应当进一步理顺,使其符合价值规律。

☚ 市价   非计划价格 ☛
计划价格

计划价格

由国家有计划地制定和调整的价格。包括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两种形式。后者是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基价和浮动幅度、限价、差率、利润率等范围内可自行变动的价格,亦称有弹性的计划价格。实行计划价格的产品,一般具有以下某种或多种特性: (1) 垄断性。需防止其垄断高价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行业产品。(2) 重要性。关系国计民生带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商品。(3) 紧缺性。资源稀缺,供给增加困难,长期供不应求的商品。(4) 非盈利性。一些行业或事业带有社会福利性质,不能过份强调盈利性的,如公办教育、医疗收费等。(5)可控性。某些品种规格简单,购销关系稳定,国家易于按照价值规律要求直接制定和调整价格,并能产生良好效果的商品。(6) 缺乏价格供求弹性。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缺乏弹性,完全放开价格效果不良的商品。在现阶段的价格形式体系中,计划价格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新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商品的上述特性的变化,计划价格的范围将缩小。

☚ 自由价格   非计划价格 ☛

计划价格

planned pri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