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报第一
对一种新闻报道现象的批评性称谓。记者、编辑和通讯员的职责,本来是向新闻受众提供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当这些新闻传播者把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视为第一位的目的时,新闻报道从性质上便发生畸变,相当部分的这类报道有虚假成份,甚至完全虚假。这种现象从原因上被批评为“见报第一”。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假新闻,其典型事例是1980年8月昆明部队某部二连关于《猴子牧猪》的报道和1981年7月沈阳部队某团关于《副指导员肖震协助公安部门捕获犯罪的舅舅》的新闻。这两个事例曾在新闻学刊物上进行过讨论。见报第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新闻工作者缺乏起码的对职业性质的认识,缺乏职业道德意识,或者可以概括为“职业愚昧”。(二)新闻体制上的原因是层层设专职报道组,下达见报指标,并且年年加码,搞见报数字竞赛。这种制度自然产生见报第一的思想,一些假新闻往往是“压”出来的。(三)由于不顾客观情况而一律鼓励见报,并以立功受奖为引诱,致使一些记者、通讯员为名利而不择手段追求见报数字。(四)一些单位的领导人爱吹不爱批,明明知道报道虚假也不批评,甚至为之作假证明,更加助长了见报第一思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