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是指流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的、有一定粘稠性的红色液体,是由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构成的。血细胞约占血液总体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也可运输二氧化碳;各种白细胞都是体内的卫士,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浆为黄色液体,占血液总体积的55%。比重约为1.025—1.030。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总重量的92%),其余是溶质,其中主要为血浆蛋白,此外还有葡萄糖及其他营养物质、无机盐、激素和代谢产物等。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元等。白蛋白分子量最小,但含量最多,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起重要作用。球蛋白又分为α、β和γ等,γ球蛋白几乎全都是抗体,是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纤维蛋白元和血液凝固有关。血浆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状态存在,是形成血浆总渗透压、维持人体水平衡和多种机能不可少的。无机盐中比较重要的有Na+、K+、Ca2+、Cl-和HCO-3等。血液因在体内不断地循环,可将氧气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又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此外,血液中的多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活动进行调节。

☚ 1.4 血液   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机能 ☛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是由血细胞悬浮干血浆中组成的,它在心脏推动下沿全身血管系统循环流动,具有运输物质、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功能。缺乏血液供应的组织器官,其代谢与功能将严重紊乱,甚至组织坏死。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血液是不透明红色液体,比重约1.050~1.060,粘滞度约为水的4~5倍。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三种。在血液中血细胞所占的容积一般略少于总容积的一半,其中白细胞与血小板仅占总容积的0.15~1%,绝大部分细胞为红细胞,约占总容积的45%左右。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简称比容。红细胞因含有一种色素蛋白——血红蛋白而呈红色,因此血液也呈红色。白细胞包括多种形态和大小不一的细胞,可按其功能活动特征分为两大类:
❶吞噬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与粒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等异物与衰老的细胞、组织碎片等功能。
❷免疫细胞:包括各种淋巴细胞,主要有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构成特异性抗体以及实现细胞免疫的功能。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其数量介于红细胞与白细胞之间。
血浆是复杂的水溶液,其中水含量约为92%,溶质包括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多种电解质、蛋白质以及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血浆因含有少量胆色素而微呈黄色,比重约1.025~1.030,粘滞度约为水的1.6~2.4倍。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电解质中有很多弱酸盐,它们与蛋白质共同构成缓冲系统,对于维持血浆pH十分重要。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于37℃时相当于5,776mmHg)。血浆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其中小分子物质的浓度,特别是Na+与Cl-的浓度。血浆中各种小分子物质共同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这对于调节细胞内外水分交换有很重要的作用。血浆蛋白所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非常大,因而血浆蛋白含量虽多而产生的渗透压却很小,仅25~30mmHg,但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极为重要。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球蛋白多而其分子量却比球蛋白小很多,因而白蛋白浓度及其与球蛋白浓度比值的变化,对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很大。
>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在人体内只有血液是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组织,而且各种物质,特别是小分子物质,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出血液。因此,血液能起到联系机体内外和联系全身各组织的作用。经肺泡进入血液的氧,消化道摄入血液的或由体内贮存部位释放入血液的各种营养物质,都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并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为各处组织细胞所利用;各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以及代谢产生的大量热,也经组织液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由血液再运送到肺、肾、皮肤等部位排出体外;一些中间代谢产物如横纹肌产生的乳酸、肝脏产生的酮体等,也由血液运送到其他组织利用;各内分泌组织分泌的激素也由血液运送到各靶组织发挥作用。血液具有极好的运输条件,不但有大量水分作为溶剂,还有红细胞、血浆蛋白等运输工具。一些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钙离子、铁离子等,可与血浆蛋白结合,避免了运输途中从肾脏大量流失。难溶于水的物质如甘油三酯、脂酸、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A等,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成为可溶于水的复合物,便于在血浆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则由于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和碳酸酐酶,能以结合的方式大量运输 (详见“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血浆和组织液共同构成细胞外液的基本部分,这是机体细胞在代谢中直接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进行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然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水、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代谢产物不断进入组织液,势将改变其理化性质,只是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存在经常而又有效的水和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理化性质才能依赖于血液的功能而保持相对稳定。例如代谢产生的热被组织液吸收后即随水分交换而进入血浆,由血液再运送到皮肤等体表部位发散到外环境中去。细胞外液中含水多,水的比热较高能吸收较多的热而本身温度增加很少,血流速度又快,因而内环境的温度能维持相对稳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酸性代谢产物,主要由血液运送到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而红细胞和血浆中都有不少高效能的缓冲系统,因而血液运输这些酸性物质时仍能维持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代谢产生的多余的水也是由血液运送到肾脏、皮肤等处排出。总之,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中,有极重要的作用。参与神经体液调节 不仅各种内分泌器官和组织所分泌的激素主要由血液运送到靶细胞,而且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就是在血液中最后形成的。此外,某些异常情况(如缺氧、酸中毒等)常反映于血液相应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动,这些变动可刺激血管壁上的某些感受器(如颈动脉体),从而引起机体一定的适应性反应。
保护功能 白细胞和血浆球蛋白与机体的保护功能有密切关系。淋巴细胞是完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重要机构,而血浆中的抗体都是γ-球蛋白。单核细胞可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清除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异物以及衰老或破碎的细胞,并在免疫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还可能分泌几种补体和干扰素。中性粒细胞主要在急性细菌感染时游走出血管吞噬和溶解细菌。嗜酸粒细胞与嗜碱粒细胞都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此外,血小板与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的生理止血作用,从某种意义说也属于保护功能。

☚ 内环境   血量测定 ☛
000099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