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的吸收
在正常机体内,摄入的脂肪至少有95%被吸收。脂肪被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被消化的甘油三酯。胆盐在脂肪的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虽然不能使脂肪溶解,但可以使脂肪的水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当这些复合物增多时,许多分子就会聚合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是一些极小的水化的多分子聚合体,体积仅及乳化后的脂肪微滴的百万分之一。它含有三种主要成分:胆盐、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有人认为,脂肪微粒就是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形式,靠胞饮作用而被吸收。但也有人认为,脂肪微粒在被吸收时各种成分还要分离开来,然后分别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甘油一酯和脂肪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靠扩散作用而被吸收。但胆盐则因其不能透过细胞膜,故靠主动性转运机制在回肠末段被吸收。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之后,又重新合成中性脂肪,并在外面包了一层由卵磷脂和蛋白质所形成的膜而成为乳糜颗粒。脂肪可通过血液和淋巴两条途径被吸收。短、中链的脂肪酸和甘油可溶解于水,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而长链脂肪酸则经淋巴而间接进入血液。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较多,故脂肪的吸收是以淋巴途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