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显现
人体脂肪以二种形式存在,一种为储存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储存于脂肪组织,用组织学方法可以显示;另一种为结构脂肪,是脂肪与蛋白质或糖类等化合物结合,构成细胞的结构,组织学方法不能显示,但可用化学方法提取之。在病理情况下,细胞结构破坏,细胞结构的脂肪由结合状态下析出,从而在细胞内可见脂质出现,称为脂肪显现。
过去比较强调脂肪显现能致成脂肪变,并因此将脂肪显现视为一种退行性变; 还比较强调细胞内脂滴大小不同,有不同的形成机理: 脂滴小者来自脂肪显现,脂滴大者来自细胞外脂肪向细胞内的过度输入。这些观点目前已不被大家所接受。尽管有实验表明,在细胞培养的条件下,虽无外源性脂肪的输入,细胞确可发生脂肪变,但普遍认为各种疾病时细胞的脂肪变主要是脂肪向细胞内的过度输入,或输入的脂类未能充分利用、转化和输出,因而在细胞内堆积所致。脂肪变的器官,脂肪实际含量是增加的。动物实验证明,中毒性肝脂肪变时,其肝细胞内脂滴系来自储存脂肪。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结构破坏,即所谓的脂肪显现并非形成脂肪变的主要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