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薛仁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薛仁贵

薛仁贵公元613年—682年

唐太宗、高宗时的著名武将,曾随太宗征辽东,所向披靡,因而任右领军中郎将。高宗时,屡破高丽、契丹,升左武卫将军。后又在天山击破突厥兵众十余万。为当时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安定,立有功绩。

☚ 李淳风   彩女 ☛
薛仁贵

薛仁贵

小说《说唐后传》中人物。名礼。家境中落,发愤从军。武艺高强,正直忠烈。“保驾征东”时,屡建战功,曾三箭定天山。但功劳却被主帅张士贵父子冒认。后真相大白,最终封为平辽王。以“白袍小将”的英雄形象在民间传颂。元杂剧有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明传奇有《金貂记》、《白袍记》等均写其故事,但情节不尽相同。

☚ 程咬金   杨老令公 ☛
薛仁贵

薛仁贵

一名《衣锦还乡》,全名《薛仁贵衣锦还乡》。张国宾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四折一楔子。剧写唐朝绛州龙门镇庄农薛仁贵自幼不喜务农,喜欢武艺。辽东高丽入侵,薛仁贵投军,三箭定天山立下大功,作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薛仁贵从军一去十年,父母无人赡养,贫穷凄凉,有时还受到邻人揶揄。薛仁贵回乡探亲时,遇到儿时的伙伴,已互不相识,问起薛家,说是乡亲们都谴责薛仁贵没有尽到孝道。薛仁贵见到父母时,他们果然既老且贫,但终于与儿子团聚。薛仁贵新、旧《唐书》均有传。本剧据历史和传说敷演而成,主要内容为作者虚构。今存元刊本和《元曲选》本。两本最大区别是元本写薛仁贵原无妻子,立功后招为驸马;明本写他原有妻子柳氏,获官后又娶徐懋公之女。

☚ 相府院   合汗衫 ☛

薛仁贵

即《衣锦还乡》别称。

薛仁贵614—683

唐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人。少贫贱,以农为业。善骑射,勇敢无敌。太宗亲征辽东,乃应募入伍。至安市(今辽宁省海城南之营城子),郎将刘君印为敌所围,驰骑救之,斩敌将,悬其头于马鞍,敌皆慑伏,由是知名。及攻安市城,高丽将高延寿等率二十万军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他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著白衣,握戟,腰鞬两弓,大呼先入,所向披靡,大军乘之,敌众大溃。太宗遥望之,遣使驰问:白衣先锋为谁?特召见,赐马两匹,擢授游击将军。师还,太宗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虓将。”迁右领军中郎将。永徽五年(654年),高宗巡万年宫,山水暴至,夜冲玄武门,宿卫皆散。他说:安有天子有急惧死?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高宗立刻躲至高地、水亦入殿。免去一死。因赐以御马。显庆二年(657年),为行军副总管从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三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与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于横山(今辽阳之华表山)。他独骑驰入,所射皆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杀唐军十余人。他单骑突击,直往冲之,敌弓矢俱失,手不能举,生擒归阵。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献俘东都。以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寻又以铁勒道行军副总管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宴内殿,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既射,悉洞穿之。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他连发三矢,皆中,射杀三人。敌胆战,下马皆降。转战碛北,安抚余众,生擒伪叶护弟兄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铁勒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乾封二年(667年),高丽泉男建败唐将庞同善乘胜北进,他引兵侧击大破之,拔其南苏、木底、苍岩(今新宾县西境)三城。再引兵二千进攻扶余城(今朝鲜成川县),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乃曰:“在善用,不在众。”身先士卒,遇敌则破,杀万余人,拔其城。因旁海略地,与李勣大会军于平壤城。威震辽海。诏率二万军与刘仁轨镇平壤。拜本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因待封违其节度,败军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即今青海湖西布哈河)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吐谷浑没入吐蕃。因败,除名为庶人。未几,高丽余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开耀元年(681年),再起为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瓜)长史、右领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军击突厥元珍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市)。突厥闻其复起为将,皆奔散,不敢当之,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永淳二年(683年)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

唐朝将领。614年生,683年病逝。唐攻高丽时,任游击将军。后率数十骑迎战10万铁勒军,只3箭,射杀3人,铁勒军既逃。668年任右威卫大将军。670年,吐蕃进扰,出击失利,被削官。681年重被起用。682年,突厥反唐,率兵迎击。突厥军闻薛复出,不战而退,斩俘军4万余人。次年病卒。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

唐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三里)人。出身贫苦,以耕为业,善骑射。太宗征辽东,前往应募。唐军攻安市城,高丽发兵20万迎战,倚山结屯。仁贵恃骁悍,著白衣以自标显,持戟,腰挂二弓,大呼而驰,所向披靡。高丽军溃,帝召见,授游击将军。师还,迁右领军中郎将。高宗显庆三年(658 ),连破高丽与契丹,执契丹王阿卜固,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其时,突厥遣众十万至天山,令骁骑数十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敌气大慑,皆降。乾封初,再次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以降扶余等40城,拜本位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670),对吐蕃作战,大败,后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等职。

☚ 裴行俭   韦待价 ☛

薛仁贵614—683

唐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精骑射。太宗时从军,因功擢右领军中郎将。后领军在天山胜九姓突厥,军中传唱“将军 三箭定天山”歌。又参与对高丽战争,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阳平郡公。咸亨元年(670年)败于吐蕃。

薛仁贵614~683

唐代将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贫贱,以农为业,善骑射,勇敢无敌,贞观末,应募从军赴辽东攻高丽。在安庆城,英勇奋战,为太宗赏识,任游击将军,累迁为右郎军中郎将。显庆三年(658年),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经略辽东,屡败高丽军,升为右武卫将军。高宗时,奉命讨伐扰边的九姓突厥,在天山张弓三箭射杀敌挑战者三,慑敌下马投降。乾封时协助李勣征高丽,屡胜。总章元年(668年),任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年),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抗击吐蕃,战败,贬为庶人。后复任右领军将军、瓜州(今甘肃安西)刺史、检校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永淳元年(682年),击溃犯边的突厥阿史那元珍部。斩俘敌4万余人。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病卒,诏赠左骁已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614~682

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贫寒出身,勇猛过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丽,他应募从军,唐军围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南),高丽派大军15万驰援。仁贵着白衣奋勇向前,率先冲击,唐军遂大败高丽军,太宗当即授其游击将军之职,还师后又升为右领军中郎将。高宗时,两次攻高丽,皆胜,一直打到平壤,授左武卫将军。龙朔二年(662年),铁勒九姓扰边,他率兵至天山,阵前3箭射死3人,叛军遂降。军中从此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后又在扶余城(今辽宁四平)大败高丽军,因功授左威卫大将军和检校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年),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吐蕃。由于部将不听部署,致使唐军败于大非川(今青海湖南),与吐蕃约和而还,被免职为民。开耀元年(681年),起用为瓜州(今甘肃安西)刺史,后又授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永淳元年(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叛唐,仁贵率军平叛,突厥军闻名即退,唐军乘势追击,歼敌3万。是年卒。

薛仁贵614—683

名礼,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贞观(627-649)末,随太宗东征高丽,骁勇无比,所向披靡,深得太宗赏识。擢为右领军郎将。高宗朝随军征西突厥、高丽,屡建奇功,显庆二年(657),以功封河东县男,龙朔二年(662),领兵击铁勒于天山,发三矢而中三人,铁勒兵惧而悉降。乾封(666-668)中,高丽亡而任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成亨元年(670),帅师御吐蕃,因副总管多违节度,败师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被除名。后复起为右领军卫将军等职。年七十而病卒。

薛仁贵

见 薛礼

薛仁贵614—683

名礼,以字行。唐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均田农民,贞观末年,从军征高丽,立战功,升至右领军郎将。高宗时,在对西突厥、高丽、铁勒等战争中,战绩显著。首任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帅师攻吐蕃,兵败大非川(在今青海湖南),被贬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