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异同
传统词论多把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共同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部分论者注意到苏、辛词风格的差异性,宋人早已指出,到清代及晚近辨异之论渐次增多,或以自在与当行别之,或以超旷平和与豪雄悲郁别之,或以旷与豪别之。五十年代初期曾有人对苏、辛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苏、辛并举,同中见异。一为“昭苏”一为“辛辣”。但真正深入细致而全面的比较与辨异则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有论者在多方比较二家词风异同的基础上指出,苏、辛难为同派,苏之豪放,旷而失其雄,放而不见劲,而辛词则在顿挫折迭间迸射出一股凌厉、势欲摩空的力的激动感。又有人指出,同为革新词风,苏轼单以“豪放”出之,而没有很好地吸收传统词风深婉柔丽的因素,故显得单薄生硬,接受者亦少,而辛弃疾的豪放则以当行本色出之,寓雄心高调于传统词风的温婉之中,摧刚为柔,从而别成沉郁豪壮之格调,故赢得后人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