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婴幼儿营养和膳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婴幼儿营养和膳食 婴幼儿营养和膳食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需要大量的各种营养素。但婴幼儿的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都较差,所以婴幼儿的营养和膳食在质与量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不同于成人。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各种组织细胞都在不断增大,除必须每天摄入一定数量营养素、供体内热能消耗和组织细胞修复更新需要外,尚要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婴幼儿的营养需要相对较成人高,应充分满足。另一方面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差、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营养和膳食调配都必须有特殊照顾,以免消化吸收不良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婴幼儿缺少任何一种均可影响生长发育。婴幼儿膳食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和维生素C。 (1)维生素A:维生素A生理功能中促进生长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对婴幼儿最为明显。缺乏维生素A的婴幼儿发育迟缓,体重不足,也易患传染病。我国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规定,1岁以内婴儿每日应摄入维生素A 200μg视黄醇当量,1岁以上每日为300μg,2岁以上400μg,3岁到5岁为500μg。每0.3μg视黄醇当量相当于维生素A1国际单位(IU)。 乳类是婴幼儿维生素A主要来源,乳母多吃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品,其乳汁中含量也较丰富,可满足婴幼儿大部分需要。孕妇在妊娠期中也应尽量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胎儿肝内有充分储备,有利于保证出生后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婴儿断奶后应多吃肝、蛋黄和各种绿叶蔬菜。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A制剂或鱼肝油。 维生素A不能摄入过多,否则可引起中毒,即维生素A过多症。一般通过膳食摄入含有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品不会引起中毒。中毒常由服用过多维生素A制剂或鱼肝油引起。如6个月以下婴儿每日服用维生素A7500μg(25000IU,相当市售维生素A丸一粒),连续一个月,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如毛发脱落稀疏、皮肤瘙痒、长骨末端疼痛等。故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制剂或浓鱼肝油制剂时应该注意,不能过多。 (2)维生素D: 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磷吸收和骨胳形成,对正在发育的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极为重要。我国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提出每日供给量自初生起一律为10μg维生素D。纯维生素D 0.025μg相当1 IU。普通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婴幼儿可补充鱼肝油,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阳光中紫外线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婴幼儿除服用适量鱼肝油外,可多接触阳光。摄入过多维生素D亦可中毒,长期服用鱼肝油时应注意。有人报告儿童每日摄入维生素D1000μg (相当40000 IU)一定时间后可发生中毒。 (3)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 这三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的供给量,原则上应与热能摄入量成比例;我国人民每日膳食中供给量标准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皆为1岁以下0.4mg,3岁以下0.7mg,3岁以上0.8mg;尼克酸为上述数量的10倍,即分别为4mg、7mg和8mg。 以上三种维生素中维生素B1主要来源是碾磨较粗的米和面粉,精白米面较少。乳母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又缺乏充足的副食品,特别是肉类、豆类,则易出现维生素B1缺乏,严重时即为脚气病,且所分泌乳汁中也将缺乏维生素B1,以致有可能引起婴儿脚气病。维生素B2主要来源是肝、蛋类、乳类、新鲜绿叶蔬菜、粗粮杂粮、花生、豆类、芝麻等。我国人民膳食中含量不多,容易缺乏,对婴幼儿也应注意。尼克酸缺乏多出现在仅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一般不易缺乏。 (4)维生素C: 维生素C对骨胳、牙齿、毛细血管间质细胞的形成非常重要,严重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人乳中含有一定数量维生素C,故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缺乏。牛奶中含量较少,且在消毒煮沸和存放过程中易于破坏损失。婴儿缺乏时轻则影响发育,重则患坏血病。根据我国人民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从初生到二岁以内每日供应量为30mg,2岁以上35mg,3岁以上到5岁为40mg。如乳母膳食中含量丰富,婴儿可通过乳汁得到足够的维生素C,不致缺乏,因此乳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则应补充维生素C。婴儿出生后2周,即可补充菜汤、柑桔汁、西红柿汁,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C制剂。 水 婴幼儿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内代谢过程旺盛,因此水的需要量较成人高。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约为120ml左右。摄入蛋白质和无机盐愈多,需要水分也愈多;特别是以牛乳喂养的婴儿,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盐分较人乳高,所以应该多补充水分,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为150ml。 婴儿喂养 婴儿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喂养方法可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人工喂养主要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或两种混合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均提倡母乳喂养。在分别介绍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前,先将人乳与牛乳加以比较分析: 人乳与牛乳 人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品,如不能得到母乳,牛乳是最常用的母乳代用品。将人乳与母乳成分进行比较,对了解采用母乳喂养的意义和正确利用牛乳均有益处。牛乳中有一些营养素含量较人乳高,但对婴儿并不适宜。任何种属的幼小动物,包括人类婴儿在内,只有同种动物的乳汁最适于生长发育。人乳与牛乳中主要营养素的区别如下: (1) 蛋白质: 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人乳含量的3.8倍。但其中80%为酪蛋白。人乳酪蛋白与牛乳酪蛋白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牛乳酪蛋白在婴儿胃中凝结成大而硬的凝块,不易被消化吸收;人乳则凝成松软而较小的凝块,较易消化。人乳中主要含α-乳白蛋白,其中胱氨酸含量最多,胱氨酸与蛋氨酸比值亦较高。人乳中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甚微,而牛奶则较多。由于初生婴儿进行氨基酸代谢所需的酶系统尚未充分发育成熟,以牛奶喂养时,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在血中贮留。人乳中这两种氨基酸含量较少,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2) 脂肪: 人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于脂肪总量的47%,而牛奶中不饱和脂肪酸仅为脂肪含量的32.5%,且主要是油酸(28.5%),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仅占1%。牛奶中并缺乏脑和神经系统所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牛奶中有较多短链脂肪酸,而人乳中不含有。大鼠试验表明,饲料中如以短链脂肪酸代替长链脂肪酸,则所生幼鼠脑细胞数量减少,体重降低,死亡率亦较高。 牛奶比人乳含乳糖少,但无机盐较多。新生婴儿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多的无机盐常对肾脏形成较重负担。故牛奶喂养婴儿易发生高氮血症和高钠血症。 (3) 铁: 人乳和牛奶含铁均较少(0.5mg/kg),但人乳中的铁较易被婴儿吸收。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铁的吸收率为48%,而牛奶喂养的婴儿仅为10%左右。 (4) 抗体: 人乳中可分离出多种免疫物质,其中有许多在牛奶中并不存在。人乳免疫物质中抗体占大多数。抗体中主要是IgA,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SIgA是存在于分泌液中的免疫球蛋白,除乳汁外,在唾液、胃肠、气管和生殖泌尿器分泌液中亦出现。SIgA性质稳定,不受蛋白分解酶和pH影响。婴儿出生后几个月中不能产生抗体,主要由母乳供给。分泌型IgA在初乳中最浓,此后渐减少,但由于总泌乳量增加,故总量仍然很高。人乳中IgA可保护婴儿安全度过无抗体阶段,这是初乳的一种重要作用。目前提倡尽早使新生婴儿吮吸母乳,以便尽量获得较多初乳。SIgA对婴儿的呼吸道、肠胃道和生殖系统的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形成婴儿粘膜对入侵微生物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乳汁中尚有一些抗病毒和抗微生物的物质,如溶菌酶。溶菌酶除可直接作用于细菌,使其细胞壁溶解外,并可增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人乳中溶菌酶的浓度相当牛乳中的300倍。 补体是具有重要溶菌作用的复杂蛋白质。初乳和人乳中含有大量C3和C4补体。但它们遇到婴儿胃液时很快发生钝化,因此该种补体在乳腺中可以抵抗来自婴儿口腔或其他来源的感染。 人乳中尚含有大量活细胞,包括多形核白血球、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巨噬细胞除能吞噬多种细菌外,尚可产生SIgA。人乳可能尚含有一些其他抗菌物质,目前仍在研究中。 (5)其他成分: 人乳中有25种以上的含氮多糖类和低聚糖类,约为奶中总固体物的0.7%。虽然这些糖类的功能尚未明确,但已知有些多糖类可在婴儿肠道内与乳糖配合产生促进双支乳酸杆菌生长因子,使婴儿肠道形成酸性,有利于消灭致病菌。 人乳中还含有大量可与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结合的物质,而牛乳中含量极微。如乳铁传递蛋白与铁有结合作用,由于夺去许多微生物必需的铁,而对许多致病菌有抑制生长作用。乳铁传递蛋白在人乳中的浓度高达1g/L。乳清中的蛋白质对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有结合作用,以致使某些微生物不能得到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对肠道乳酸菌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人乳和牛乳成分比较看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超过其他任何动物的乳汁,因此应尽量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12h即可开始喂奶。3个月以前每日6~7次,3个月以后每日5次。每次喂乳时间约为15~20min。每100ml人乳可提供280kJ(67kcal)热能。两次喂乳间可喂给水30ml,并可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健康而营养充足的母亲,每日分泌乳汁量足够健康婴儿的需要。除喂给人乳外,应根据出生月份,逐渐增加适宜的辅助食品。一般情况下,6个月后可开始用牛乳或豆浆代替1~2次人乳。7个月后,即可逐渐减少人乳,增加牛乳或豆浆。8~12个月应断奶。断奶过程应根据婴儿适应情况和健康状况逐渐进行,断奶可与增加辅助食品结合进行。 人工喂养 凡不用人乳而以牛乳、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者皆称为人工喂养。对婴儿而言,牛乳、羊乳和其他代乳品肯定不如人乳,但在无法得到人乳或人乳不足时,可用来代替或部分代替人乳。只要应用得法,基本可保证婴儿正常发育。 (1)牛乳: 人工喂养中,牛乳应用最普遍。牛乳与人乳的区别前已述。针对牛奶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❶牛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其中白蛋白较少,仅占1/5,酪蛋白为4/5; 而人乳中白蛋白占2/3。由于酪蛋白在胃中形成较大凝块,不如白蛋白易于消化,且酪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白蛋白,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因此用牛乳喂养婴儿时蛋白质供给量应稍高于人乳喂养,同时可用米汤或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接近人乳。 ❷牛乳中乳糖含量较人乳少,且为了减低蛋白质含量又经稀释,所以应加入一定量碳水化物。100ml牛乳中可加糖5~8g,或其他富含淀粉的食品,如米粉、面粉、小米粉、玉米粉等。亦可用浓米汤稀释。否则碳水化物不足,影响婴儿发育。加入含淀粉的食品还可使牛乳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小,有利消化。 ❸由于牛乳被污染的可能性大于人乳,因此,喂给前应煮沸消毒。通过加热也可避免牛乳在胃内形成过大凝块。 如用奶粉代替鲜牛乳,加水配制时比例如下: 按重量计,1份奶粉加7份水即相当鲜牛乳;如按容量计,可用1容器奶粉加4容器水即可。 (2) 豆浆: 豆浆中蛋白质很丰富,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虽略低于牛乳,但在植物蛋白质中最高,且价格便宜,容易得到,亦可自制。可用1/2kg黄豆浸入4kg水中过液,石磨磨后过滤,将滤出汁液煮沸二次,约可制得豆浆3kg。每公斤豆浆中可加糖60g、淀粉20g、乳酸钙3g和食盐1g。 (3) 其他代乳食品: 在无牛乳供应地区,豆浆供应不便时,可采用其他代乳品。此种代乳食品多以黄豆为基础,较为理想的是按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营养系(现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研制配方制成,即5410代乳糕。每100g 5410代乳糕中含蛋白17.1g、脂肪12.8g、碳水化物66g,热量1874kJ(448kcal)、钙608mg、铁5.9mg、维生素B20.63mg。国内还有许多其他类似产品,但代乳糕营养成分并不完全一致,可参照上述5410配方成分选择。 辅助食品 无论用人乳、牛乳或代乳品喂养,随着婴儿的发育进程,将逐渐不能满足婴儿发育,必须补充一些辅助食品,才能保证婴儿正常发育。给婴儿增加辅助食品时,无论品种和数量均必须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并随时观察婴儿的消化能力和适应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维生素C和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品应首先补充。出生1个月左右主要开始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可用各种新鲜绿叶蔬菜或萝卜煮水喂婴儿,西红柿汁、柑桔汁亦可。同时含维生素D的食品也应补充,由于一般食品中含维生素D不多,可选用浓鱼肝油滴剂,参照婴儿供给量标准补充,即每日10μg维生素D。此外,还应多晒太阳。 铁含量丰富的食品应于出生后4个月起开始补充,此时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已消耗完毕,可添加蛋黄。出生后6个月,如婴儿已开始出牙,可喂各种菜泥、胡萝卜泥、水果泥。 含淀粉丰富的食品可于6个月婴儿出牙时开始喂给,烂稀粥、玉米糊都可。随着牙齿增加,7~8个月后可喂给烤馒头片、面包和饼干,培养其咀嚼能力,有利于牙齿发育。 蛋白质含量较多的肝泥、鱼肉、肉末、豆腐可配合稠粥,于出生后8个月开始逐渐喂给。9~10个月时每天可喂给2次,并逐渐取代母乳,向断奶过渡。10~12个月以后,烂饭、面条、馒头、面包、饼干、肉末、切碎煮烂蔬菜等不过分坚硬并与婴儿咀嚼力、消化力相适应的食品都可开始喂给。在此时期应特别注意养成婴儿适应多种食品、不偏食、不择食的良好饮食习惯。10~12个月可以断奶。 幼儿膳食 断奶后的幼儿虽已能适应多种食品,但咀嚼力和消化力仍尚未完全成熟,有一定限度,对其膳食必须细心照顾。一方面按照幼儿营养需要、特别注意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的食品,同时对食物要求软、细、碎、烂,便于幼儿咀嚼。饭菜要多样化,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一般掌握每日三餐,上午10时和下午3~4时加1次或2次点心。注意饭菜色、香、味,促进幼儿食欲。 婴幼儿是人类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营养是否充分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和膳食是否适应婴幼儿生理特点不仅关系婴幼儿当时的健康,对整个生命都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特别关心,认真对待。 ☚ 孕妇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和膳食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