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促进三岁以内小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综合卫生措施。这一时期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保健重点:1.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按时添加辅食和断奶,合理安排断奶后的饮食;2.小儿生后每1—3个月到儿童保健门诊定期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3.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各种传染病;4.合理安排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婴幼儿保健
营养、预防接种和预防意外是婴幼儿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因
❶婴儿生长快,断乳后应有合理的营养措施;第2~3年生长速度虽逐渐减慢,但与学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相比仍较快,营养需要仍多。
❷经胎盘获得的抗体在生后数月内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完善,而小儿接触外界传染源的机会则增多,故幼儿期易染急性传染病。
❸此期小儿好动,又不知危险,易发生中毒、烫伤、跌伤等等意外。
二级预防应定期生长监测、心理发育检查及营养状态评价。每次保健门诊时应了解喂养、饮食情况,记录体重及身长 (最好绘成体重、身长曲线及身长体重相关曲线),有助于早期发现生长障碍及营养不良或肥胖症 (加测皮下脂肪更佳)。进行评价时应使家长明了小儿于1岁左右生长速度将减慢,食欲将相对下降,以防因强迫饮食而造成情绪紧张及厌食。
记录小儿运动、适应性动作、语言、个人-社会心理等发育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发育的偏离。可疑者应作进一步检查。
应定期(如6个月、1岁及2岁时)进行对佝偻病、肠寄生虫病及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在缺铁性贫血及钩虫病发病较多的地区,提倡补充铁剂及驱钩虫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预防龋齿应从婴幼儿期开始。除天然水源含氟量高及实行饮水氟化的地方外,可在每日的饮水中加氟化钠0.5mg。应限制糖果,特别是睡前吃糖;乳儿禁止含乳头入睡。
必须结合保健门诊及其他一切机会,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宣传工作。宣传营养、防病及精神保健的知识: 阐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添加辅食及维生素的重要性; 必要时指导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断乳后的饮食安排以及介绍有关大豆蛋白、鱼肌蛋白的价值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知识。宣传衣着与防病的关系,如过高过紧的裤子会束缚胸廓的发育,穿开裆裤容易造成蛲虫病的传播,并可成为女孩上行性尿路感染的诱因。在精神保健方面,要使家长了解父母爱抚,精神接触,视觉、听觉刺激等对促进小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待二岁幼儿的违拗脾气等。使家长了解小儿控制大小便功能在2岁后才基本成熟,在此年龄之前过高要求和强迫性训练,可能造成情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