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机场
民国22年 (1933) 初建,23年(1934)重修。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修复、扩建。该机场扩修工程至民国34年 (1945) 8月底基本结束。抗战胜利后,一度为国民政府利用,后无人管理。1965年8月,经国家民用航空总局和广州军区空军批准,民航湖南省局在此机场修建信号导航台1座,建筑面积377平方米。整个机场占地175万平方米,长1100~1700米,宽750~1400米; 跑道长1600米,宽15米,厚0.3米,泥结碎石结构; 付跑道长1200米,宽15米,厚0.3米,泥结碎石结构。芷江机场规模较大,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空军第九总站的基地,日起降飞机最多达百架资,是当时国内起降飞机最多的机场,也是省西部的重要机场。民国34年(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的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失和参谋乔岛芳雄、前川冈雄就是在此机场向国民政府陆军司令何应钦的代表、总参谋长萧肃毅、副参谋长冷欣和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译音)递呈无条件投降备忘录。1958年后,省民航局多次在此机场执行探矿、航空摄影等通用航空飞行任务。1972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使用苏制伊尔——14型飞机执行消灭白蜡虫任务。1977年,机场交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管理,后转由国营五四机械厂管理。机场气象特点,11月至翌年4月常有密云,最大云量10份,亦有浓雾出现,最小能见度50米; 4至8月为多雨期,不时有暴雨日,最大雨量100毫米; 2至6月出现雷暴,最长持续达4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