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病
小儿脾病按其病因及病变可分热性与寒性两种。
小儿热性脾病 亦称小儿脾热症。多由长期过食陈旧肉、油类及性热而辛味之品,致使脾胃不和,食而不消,遂成本病。临床表现内脏沉重,呼吸短促,脾区疼痛,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口唇发干开裂,面色发紫,舌苔黄。婴儿则口干剧渴,阵痛,喂奶时咬住乳头,微微发汗。脉象数而紧,尿黄而气味大。治宜清热健脾为原则。药物投四味草果汤、七味诃子汤白糖水送服。腹胀佐以七味红花方,开水送服。消化不良给以六味安消散,开水送服。饮食方面,禁忌陈旧肉、油类和辛味而热性之饮食,宜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新鲜牛乳等容易消化之物。外治可火灸左肋部。
小儿寒性脾病 亦称小儿脾寒症。本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多由三根失常,巴达干偏盛,伤及胃脾;精华不消而引起。长期食用不易消化之食物,居住寒凉潮湿之处,冒风淋雨等,为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肠鸣,嗳气频作,失气则稍安,面色发青,口唇发紫或发白,身上发出小丘疹,腹泻,脾区不适感或轻微胀痛,食欲不振,脉象缓而弱,舌、尿皆具寒象。治宜以扶升胃火,健脾为原则。药物宜四味石榴方、五味清浊散,用白糖水送服,同时可给四味光明盐汤温服,或诃子、草果等分汤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