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脱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脱肛

病证名,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治宜内服益气升提之剂,如补中益气汤。针灸可取百会、足三里、长强、承山等穴。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脱肛,即直肠脱出不收。小儿脱肛轻者仅见粘膜脱出肛外,称翻肛。此证多因小儿先天不足,元气不实或久泻久痢,哭叫耗气,以致气虚下陷,不能摄纳而致。亦有因邪热积滞于大肠而成者。如《医宗金鉴》说:“积热肛肿大便难,努力肛出翻不还”。因热积在里,肛门肿痛,排便用力,导致肛门外翻,但小儿脱肛毕竟以虚证多而实证少。其病机与肺气有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脏蕴热,则肛门秘结,肺脏虚寒,则肛门脱出。
脱肛初期,排便时肛门脱出,便后能自然回复。中期反复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托后才能纳入肛内。后期则不仅在排便时脱出,并在咳嗽、啼哭、站立、蹲下、步行时亦会自行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才能回纳。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肛门滑脱不收,大便时每多作痛,面色萎黄,倦怠消瘦。气虚可发展致阳虚,则出现时时畏寒,手足端冷,脉沉细等症。脱肛的治疗,以补气升提为主,兼热者亦须清热。先以补中益气汤升提其气,继用真人养脏汤温补以固脱。若肛门外翻肿痛难忍,大便艰难,时或流血,此因积热在里,治宜消肿利肠,内服皂刺大黄汤,外用苦参汤熏洗。或用荆芥、生姜、生葱煎水,俟温洗净后拭干,再用干地蟠龙,风化硝等分为末,局部湿润者用干粉;干燥者用香油调和外涂。若虚中挟火,或热赤或肿痛,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黄芩、槐花治之。

☚ 大小便白   小儿肛痒 ☛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各层或直肠粘膜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患。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轻者在大便时脱出,便后可以自行还纳; 重者因啼哭即能脱出,必须帮助才能回纳。根据临床体征,脱肛有虚实之分。
虚症(直肠脱垂) 先天不足,久泻久痢或慢性营养不良,以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固摄,而致直肠下垂。其症见大便后肛门外呈现圆锥形或长形肿物,尖端有肠管腔之开口,粘膜肿胀充血。轻者能自动收敛;重者必须用手缓缓推送托回,但无痛感。患儿外形消瘦,脸色苍白,神倦,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固肠养脏。第一种治疗方法: 按百会10次 推脾经500次 揉脾胃俞各50次 揉命门30次 揉大肠俞100次 揉长强50次 揉丹田50次 揉承山50次揉足三里100次。第二种治疗方法: 掐揉百会300次补脾经500次 侧推大肠300次 揉外劳宫300次 推三关300次 推上七节骨500次 揉龟尾300次 掐揉足三里50次
实症(翻肛) 长期便秘易造成热积大肠,湿热中阻,气滞不宣,大便干结或痢下赤白粘冻,便时用力暴胀,迫肛外脱。症见脱肛红赤,局部灼热疼痛,故患儿哭闹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润肠为主。第一种治疗方法: 清大肠200次 补脾经300次 摩腹 (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 揉气海50次 揉命门30次 揉长强50次 揉承山50次 揉足三里100次。第二种治疗方法: 清补脾经各300次 清大肠300次 运八卦300次 推六腑300次 分阴阳300次 水底捞明月30次 掐揉足三里100次 推上七节骨300次 揉龟尾300次。
注意患儿肛门部清洁,尤其在将脱出之直肠托回时更应注意清洁和防止擦伤而引起感染。患儿平时大便时间不能太长,便后要即令起立。平时注意其营养和饮食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防止下痢和便秘。

☚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推拿练功 ☛

小儿脱肛xiǎo ér tuō gāng

infantileproctoptosis; infantile prolapse of rect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