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脚气
小儿脚气是以两脚缓纵不随,软弱无力为特征的疾病。因其病从脚起,故名脚气。为感受风湿毒邪所引起,但亦有因胎禀之气不足,初生即患脚气者。乳母患脚气乳儿也能罹病。
风湿毒邪侵犯婴儿,五脏都可受病。侵入于脾,则使脾之运化水湿功能障碍而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轻泻或便秘等。侵及心肝则烦躁夜啼,嗜睡,呆视,以致昏迷,甚或惊厥,双睑下垂。累及于肺,则吮乳哽咳,声嘶,哭声微弱。如心肾受累,水湿停留,则全身浮肿,心气骤衰,便成脚气冲心的危象。
如婴儿初生,即见全身浮肿,身冷,吮乳无力,反复呕吐,肢体软弱,终日睡眠,发声低微,当哺以健妇乳汁,即可不吐,尿量渐增,水肿于数日消失。或出生时正常,至四、五日开始发病,其母有脚气表现者,则为孕期受病,称为“先天性脚气病”。根据临床证候,脚气分湿脚气、干脚气和脚气冲心三证。
湿脚气: 多由水湿之邪,袭及经络,壅滞脾胃,不得疏通所致。其症为浮肿,呼吸短促,吐乳,烦躁,小便不利,舌苔白腻,指纹色淡。肺主气,脾主湿,肺脾气机为湿所困,致膀胱气化不行,因而出现上述症状。治宜化湿通络,调气舒筋,用汉防己散加减或服黑豆饮。
干脚气: 见于素体内热,阴虚液少,复受风湿毒邪,湿从燥化,津液受伤,筋脉失养者。其症以乳儿为多见,全身干瘦,伴有烦躁,咳嗽,舌质红绛,指纹沉紫。治宜和营活血,清热利湿。用地黄汤或四物汤加牛膝、木瓜、黄柏、知母、薏苡仁等。
脚气冲心: 多因正气已虚,邪毒上攻,心神受扰所致。其症多在哺乳以后出现,或在将醒未醒之际,突然悲啼,声急音失。不久声嘶力尽,出冷汗,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花,身冷,初见抽搐,继则昏睡,呼吸微弱,指纹紫黯。由湿脚气而致者,治宜温经驱寒,下气解毒,用吴茱萸汤加附子、肉桂、半夏、厚朴、木瓜;由干脚气而致者,治宜清热、解毒、宣窍,用犀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