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丁公藤
【概况】: 基源 为旋花科丁公藤属植物光叶丁公藤的根,茎。 丁公藤属全世界约66种,中国约11种。 原植物 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lb,又名丁公藤(《海南植物志》)。 形态 高大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有细棱,无毛或贴生微柔毛。叶柄长1~2cm,幼时被微毛,老时无毛;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圆状椭圆形长7~12cm,宽2.5~6cm,顶端骤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钝圆,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下陷,侧脉5~6对,在叶面不明显,至边缘网结,网脉在背面稍突起。 聚伞花序呈圆锥状,腋生和顶生,较叶片短,长2~7cm,密被锈色短柔毛,间有2叉状毛;花梗长2~5mm,萼片近圆形,长约3mm,外面密被锈色短柔毛,内萼片毛较密,被缘毛;花冠白色,芳香,长约8mm,深5裂,瓣中密被黄褐色绢毛,小裂片长圆形,边缘啮蚀状;花丝长约1mm,基部扩大,花药1.8~2mm,圆锥状,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雌蕊长约2mm,子房圆柱形;柱头冠状,边缘有小裂片。浆果球形,干后黑褐色,直径约1.5cm。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图版4∶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50~1200m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于乔木上。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西南至东部、云南东南部。 。【药性】: 主治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茎:用于风湿骨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云南植物志》:“两广民间用光叶丁公藤茎切片作为风湿病药酒(冯了性药酒)的原料,治风湿有特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