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风湿因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类风湿因子

利用乳胶凝集法,测得人体类风湿因子含量小于1∶10为阴性,或免疫比浊法小于30kIU/L。类风湿因子最先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阳性率为70%~8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阳性率为30%,其他结缔组织病也可检出一定的阳性率。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系指类风湿病人体内存在的一种自身免疫IgM抗体而言。能与被覆在红细胞上不同动物的丙种球蛋白反应,亦可与血浆中丙种球蛋白结合成复合物。目前认为此种因子与类风湿症病理变化有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对变性IgG Fc分段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RF本身可以是19S IgM,也可是7S IgM或7S IgG或IgA。在常规测定时只能测到易于凝集的IgM-RF。IgM-RF虽在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最高,滴度亦高,用为诊断标准之一,但它也可在其他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干燥综合征等)测到,故其特异性不太强。9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囊液中均可测到RF,它是由滑膜浆细胞合成的,具有抗IgG活性。I-gM-RF或IgG-RF都可与IgG的Fc端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使补体固定于Fc端,释放炎性介质,形成关节局部炎症。RF或其免疫复合物可被滑膜巨噬细胞吞噬成为类风湿细胞,提示关节滑膜是产生RF的主要器官。而血清中RF和其可溶性的RF免疫复合物可能是患者形成关节外症状,如血管炎、皮下结节、肺间质性变、虹膜睫体炎等的主要因素。
RF常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出现,RF阴性患者较少阳转,即或阳转常呈低滴度。RF阴性患者症状较轻,高滴度阳性患者症状较重,但RF滴度与病情活动性不一定相关。经治疗后RF滴度可下降。干燥综合征患者RF可阳性,但最终出现恶性淋巴瘤时RF常阴转。少年型类风湿病人RF多为阴性。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或非结缔组织病患者RF阳性率远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低。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患者,IgM-RF阳性率可达15~20%,但一般滴度较低且为一过性。约有1~5%的正常人可有低滴度RF阳性。在检测RF的方法中,乳胶凝集试验较致敏羊红细胞试验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差,前者以>1:16判为阳性,后者以≥1:16为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RF的阳性率,乳胶法为70~80%;羊红细胞法为60~70%。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RF阳性率为15~20%。曙红法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均高,不适用于测定RF。

☚ 抗人球蛋白试验   C结合试验 ☛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一种自身抗Ig抗体。主要是IgM,也有IgG和IgA。由变性的IgG引起,它可与吸附在乳胶、皂土或红细胞等载体表面的加热凝聚的IgG发生反应,也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能与正常IgG结合。健康人中有0.3%~5%的可能阳性。此外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 抗细胞浆因子   抗核抗体 ☛
000107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