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证活人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类证活人书

即《伤寒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

书名。宋·朱肱撰,刊于1108年。22卷(一作20卷)。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全书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伤寒各证以及一些杂病。卷一~十一,以问答体例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 卷十二~十五,释《伤寒论》113方; 卷十六~十八,载各家伤寒方,计126方; 卷十九~二十一,介绍妇人及小儿伤寒及治疗方药,并论小儿疮疹; 卷二十二为伤寒十劝。全书对仲景学术颇多发明,是研究《伤寒论》较早的一部著作。原书复经宋·王作肃参考历代医籍予以增注,参入各条之下,改名《增释南阳活人书》。建国后有排印本。

类证活人书

书名。宋·朱肱撰于1108年,22卷(一作20卷)。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分述伤寒各种相类证候和一些杂病证治,并介绍妇人、小儿伤寒,有不少独到见解。原书曾经宋·王作肃予以增注,改名为《增释南阳活人书》。今有排印本。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 (生卒年不详)撰。朱肱,字翼中 (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乌程 (今浙江吴兴) 人。宋哲宗元祐三年 (1088)进士,初官奉议郎,故后人多称朱奉议。朱肱精研 《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 (1107)撰成此书,原称《南阳活人书》 (概因张机曾居南阳,而华佗称 《伤寒论》 为“活人书”,故名),又名 《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原书二十卷,后作者重校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吴勉学刊本析二十卷本为二十一卷,并附释音辨误药性诸篇及伤寒十劝等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论经络、切脉、表里、阴阳等,并剖述各类伤寒之症;卷十二至卷十五载《伤寒论》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辑各家伤寒治方;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妇儿伤寒诸证及疮疹医方;卷二十二为释音辨误药性及李子健伤寒十劝。作者根据《伤寒论》的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六经病机说,并且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侯指证,补充了六经脉侯,打开了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思路,并对后世立六经提纲证开辟先路。作者还提出了七表阳、八里阴的脉象分类,即:浮、芤、滑、实、弦、紧、洪为表为阳,迟、缓、微、涩、沉、伏、濡、弱为里为阴。这种分类成为后世论脉象分类的先驱与基础。作者特别强调病症的鉴别诊断,认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差矣。”通过辨病而辨证,区分寒温异旨,对后世颇有启发。作者主张以方类证,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这又是一个创见。作者研究《伤寒论》,但并不迷信,认为此书不能包罗万象,百灵百应,所以又从他书摘取有效之方,以为补充。同时注意妇、儿体质特点,提出遣方用药应特别慎重。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评价:“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可见此书极为后世医家所重。有归安陆心源皕宋楼藏宋刊宋印十八卷本,明万历十九年(1591)徐熔校刻二十卷本,明吴勉学二十二卷刊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广州拾芥园重刻本,1955—1957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

类证活人书lèizhènɡhuórénshū

医书。22卷(一作20 卷)。宋·朱肱撰于1108 年。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 又名《南阳活人书》。作者分述伤寒各种相类证候和一些杂病症治, 并介绍妇人、小儿伤寒及其治疗方药等, 颇多发明。原书经宋·王作肃予以增注, 改名《增释南阳活人书》。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