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风湿性心脏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类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oid heart disease

系心脏病的一种。类风湿病变可侵犯心瓣膜、心内膜、心肌、心包各部组织,可仅侵害一部分,亦可侵害多部乃至全心脏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由类风湿引起的心脏病实际并非少见。引起心脏病变后可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有相应改变,如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鉴别诊断:应与风湿性心脏病鉴别,免疫学检查有重要意义。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抗类风性药物、对症等。

类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心脏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本病成为一项独立的心脏病,迄六十年代后才被确认。
根据尸检资料表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一种肉芽肿样的结节,切片显示中间为坏死组织,旁边围有增生的大单核细胞,周围有一层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浸润。这些病理变化可累及瓣膜、瓣环、心肌、心包、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据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尸检资料分析,约3~20%具有典型类风湿性肉芽肿样的结节。最常受累的是心包,轻的为粘连性心包炎,严重时心包腔内形成纤维化阻塞,并可伴有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积血和缩窄性心包炎(见“类风湿性心包炎”条)。心肌也可有非特异性间质性心肌炎,常伴有小冠状动脉炎,造成局限性梗塞灶;房室结和房室束也可有退行性变化(见“结缔组织疾病中的心肌病”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纤维化、增厚而导致关闭不全,偶而也可造成钙化主动脉瓣狭窄。与风湿性病变不同者,为风湿性的常累及瓣膜的游离边缘和整个瓣叶,而类风湿性者病变以瓣环和底部为主,呈局灶性。造成肉芽肿性壁性心内膜炎 (granulomatous muralendocarditis)者极罕见。主动脉根部亦可有炎症改变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很象梅毒性主动脉炎,最后引起主动脉扩大,特别在根部和升部,甚至呈动脉瘤样变化。主动脉根部的炎症变化亦可延伸至心肌和传导系统。在类风湿性疾病中,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也可发生。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由于心脏病变进行比较缓慢,临床表现较少或较隐匿。学龄儿童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中心包炎较常见。症状多发生在急性心包炎时,可有胸痛、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甚至偶有心包填塞。在严重关节强硬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患者中,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在合并有尿道炎、结膜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eiter综合征)中,除瓣膜受累外,还可引起心肌炎和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出现心原性昏厥。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瓣膜受累程度远较风湿性病变为轻,因而由此造成代偿性心脏肥大者,亦很少见。后期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往往与合并活动性病变累及心肌有关,而非瓣膜病变的后果。
实验室检查示类风湿因子常呈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偶可升高,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和IgM增多。心电图检查示非特异性S-T、T波改变,传导系统受累时可有一、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X线胸片检查一般心影不大,心包受累时可显示心包积液或缩窄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包积液或增厚,以及瓣膜的受累。
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见“心力衰竭”各条)。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心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但在缓解症状方面如心包炎时的胸痛可以试用。合并有缩窄性心包炎或心脏压塞者,可行心包切开术。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 肾炎性心脏病   分娩前后心脏病 ☛
000184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