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约有7~12%发生持久性蛋白尿,后期约20~50%有肾功能减退。其肾脏病变主要有下列四种:
❶肾小球炎。多属局灶性,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下和系膜区可见到IgM及IgG沉积,系免疫复合物肾炎;
❷淀粉样变。有人认为与皮质类固醇长期治疗有关;
❸慢性间质性肾炎。其发生率约占30%,可能与长期使用镇痛剂有关;
❹肾小动脉内膜类风湿样病变。此外,使用金制剂治疗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金沉积。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少数病人可发生肾病综合征或肾乳头坏死的症状。本病出现持久性蛋白尿时,应作肾活检以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如属肾小球炎和血管病变为主者仍采用皮质类固醇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以淀粉样变为主者,则考虑停服皮质类固醇。如以慢性间质性肾炎为主者,应停用镇痛药。由金制剂引起的肾病变,须停用金制剂。中药雷公藤每日8~12g煎服,据报告有一定疗效。如不积极治疗,约11~34%可死于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