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
邓小平一直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尤其在选拔接班人方面,他强调: 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他针对一些老干部在选拔接班人时还存在的任人唯亲等封建思想作了批评,并且指出: 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
一个人总是经历着由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知识陈旧周期不断缩短,更由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崭新的事业,不仅中青年人没有足够的经验,而且老年人也同样没有经历过。邓小平指出: 老实说,老干部对于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不是也没有什么经验,也要犯一些错误吗? ……应该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干部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所以,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与其年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而且青年干部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想敢干; 中年干部分析问题能力较强,比较成熟,兼有青年、老年干部的长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干部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担负着对中、青年干部传、帮、带的责任。老干部选拔中青年干部应该积极带头,邓小平指出: “解决干部年轻化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们老同志要开明,要带头。不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不是老同志带头,选人也不会积极,你就是勉强下命令选了,也不一定选得那么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5页)陈云曾提出,选择中青年干部不是几十、几百,是成千上万。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有没有人? 我看找十万、二十万都有。问题是我们下不下这个决心,大家是不是好好地去做工作,去了解,去发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6页)当然,选拔中青年干部,并不意味着低估老干部的作用。干部群体结构既要有 “老马识途” 的老干部,又要有 “中流砥柱” 的中年干部,还要有 “奋发有为” 的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