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管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管宁

管宁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和光混俗,韬晦人生/渊雅高尚,确然不拔

动乱之时,往往也是韬略家的用武之秋。但当个人的志向与时代发展不符时,能够超拔于世,独立不改,往往需要另一种韬略。三国时代,大略不谋,以静待动的人物也时有出现,他们以乱为治,游刃有余,视富贵如弃履,逃诏命如避虎。抱道怀贞,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保持本色,机智冷静地坚持原则。管宁可谓此类人物的代表之一。

管宁

❶借指决意过隐居生活之人。宋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❷借指节志不移之人。宋陆游《病后登山亭》诗:“治世穷冯衍,残年老管宁。”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邴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侯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傅子》: “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庐。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非学者无见也。”汉灵帝末年,社会扰攘,管宁(字幼安)与邴原等名士越海避乱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度接管宁入馆,会见后,管宁在辽东山谷间隐居三十多年,聚徒讲学,寄情山水,不及世事。后中原太平,避乱者多还,唯宁不还。文帝即位后,宁应征返郡,但屡征不仕。

管宁158—241

字幼安,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管仲后裔。年16丧父,家境孤贫。东汉末,中原割据,动乱不休,遂与邴原、王烈等流寓辽东,择郡城北荒僻山谷之中,依山凿壁为室,以示无迁志。朝夕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致力于儒家文化传播,积三十七年,为辽东太守公孙氏所器重。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奉朝廷征召,返归故里,固辞不受委任,仍从事儒学教育。虽饭鬻糊口,不改其乐。

管宁158~241Guan Ning

proser of Wei of the Three Kingdoms

管宁

见“萧惠”(1991页)。

管宁158—241

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汉末避乱辽东。文帝即位,征宁,诏以太中大夫,不受。明帝时,太尉华歆让位于管宁,复不至。正始二年(241),太仆等荐之,终不仕。卒年八十四。曾著《氏姓论》,文多不载。

管宁158—241

三国时隐士。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多年。魏文帝时征他为太中大夫,明帝时又征他为光禄勋,都固辞不就。著有《氏姓论》,今佚。

管宁158—241

三国魏北海朱虚(山东临朐东南)人。字幼安。东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余年, 固辞魏文帝、明帝的征召。著《姓氏论》,今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