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名句】祭而丰①,不如养之薄也。 【注释】①丰:丰厚。 【释义】等到死后丰厚的祭奠,还不如在生前菲薄的供养。 【点评】对亲长的最好报答,就是生时尽心的赡养。 参考文献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名言: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句意: 用丰盛的祭品来祭祀父母, 还不如趁父母在世时用普通的食物来奉养他们。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丰:丰厚,丰盛。 薄:微薄,少而俭。 【赏析】 欧阳修父亲死后葬于吉州吉水县(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凤凰山泷冈,60年以后,欧阳修在政坛、文坛都已很有成就了,遂在墓道上修建墓表,并怀着深厚的情感,写了这篇《泷冈阡表》,怀念祭奠父亲。 欧父为人敦厚正直,居官清廉勤苦,去世后,家境贫穷,母亲立誓守节,勤俭持家,教育子女遵从父亲遗愿,做官不避患难,这些对欧阳修后来的政治态度、道德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父亲亡故时,欧阳修才4岁,无法知悉亡父生平行状,所以文中以母亲郑氏的言语穿插其中,以母亲之口娓娓叙来,以此为依据,追念父亲的仁心惠政,与此同时,也颂扬了母亲的妇节德行。其中,母亲对父亲孝行的一个重要认知,就是“知汝父之能养”,因为父亲在祭祀祖母时,总是一边哭泣一边诉说: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意思是:父母死后祭祀再丰盛,也不如他们在世时作微薄的奉养。 文中通过母亲之口,回忆父亲的处事为人,表现了父亲三方面的品性。一是清廉自守。欧父说过“毋以是为我累”,“是”指钱财,即不要让钱财成为自己的牵累,表达了重名节、轻钱物的人生观和识见。他死后,房无一瓦,地无一垅,证明了他的清廉自守。二是仁慈情怀。欧父一生虽只做到推官、判官一类的低级官吏,但仍然极力为死罪的犯人着想,尽力替他们寻求活路,表现了仁爱的心肠和高尚的品德。三是孝顺长辈。文中浓重地写了欧父对祖母的孝敬之心,每次逢年祭祀时,他总是哭述说:“祭祀再丰盛,也不如在世时微薄的奉养。”偶尔进用酒食,也是流着泪说;“过去常常匮乏,现在生活富足了,可又怎么能用来奉养父母呢!”接着用母亲的话说:“我起初看见一两次,以为刚服完母丧才有这种表示。可是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是这样。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可是从这里知道你父亲是能奉养父母的。”进一步衬托出父亲的孝行。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是欧父赡养老人和祭祀的观点,这其实是一种重生轻死的人生观。欧父认为,奉养双亲不一定要很丰厚,关键在有孝心。而社会上,不管古代和现代,在人们的世俗观念里,往往老人死后予以厚葬,以显其孝心,却忽略了生前应有的关心和爱护,成了重死轻生,本末倒置了。所以,“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无论在当时或是现代,都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欧阳修赞同这一思想观念,所以作为父亲孝行的重要言行提了出来,以起到发扬推广的作用。显然地,这样的思想观念,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泷冈阡表》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历来被视作欧文的代表作,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同被称为“千古至文”。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泷冈阡表》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文悼念其母时所发的感叹。祭祀的物品再丰盛、仪式再隆重,对于死者却没有半点用处。倒不如死者健在时对其精心赡养,哪怕极其微薄,也是实实在在的奉献。天下人若从此道,则耆老幸甚! ☚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