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基因的剪切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基因的剪切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基因的剪切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生物体的各种基因均有序地排列于细胞的染色体DNA中,要分离出特定基因就必须打断染色体DNA链。因此在基因工程中,基因剪切是进行基因拼接重组的第一个步骤。基因剪切可以用物理、机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生化的酶促降解方法。DNA是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G、C、T)以3′至5′磷酸双酯键连接而成的分子量很大的聚合体。最简单的病毒DNA如乙型肝炎病毒的DNA链约有3200bp,猕猴病毒 (SV40)有5243bp,腺病毒DNA有35,000bp,稍大一些的有噬菌体DNA,有几万至十几万个碱基对,大肠杆菌为2.6×106bp,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DNA为2.9×109bp。它们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相当稳定的结构,但当除去蛋白质,特定的二、三级结构便不能维持,过大的分子则易受机械和物理因素影响而发生断裂。将DNA制剂挤压通过注射器的细针头或者经超声波处理,就会断裂成不同大小片段。控制处理条件便可得到一定大小范围的片段,进一步作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或者电泳可将断裂DNA分级,而获得一定分子量范围的基因片段供基因克隆用,譬如构建基因库。一般说来这种方法是随机剪切。剪切基因的主要手段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促降解法。因此这里将着重介绍基因剪切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自1971年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另一位教授D.Nathans及其同事应用HindⅡ研究了SV40 DNA的酶切降解作用,排出Hind Ⅱ的酶切图谱,并成功地确定了SV40DNA的复制起点,成为第一个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研究基因结构和调控的科学家。从此限制酶成了基因工程中剪切基因的主要工具。 据美国冷泉港生物实验室的Roberts教授统计,到目前为止已从500多种细菌及微生物中发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的可以同时存在四种不同特异性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若按酶的识别特异性来分,共有100多种。 1. 命名: 为了统一起见,Nathans和Smith提出了命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规则,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名字从相应微生物的拉丁文名中摘取,由其属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和种名的第一、二两字母(小写)组成,若有第四个字母则来自株系,最后的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同一细菌中存在的几种不同特异性的酶,例如HindⅡ就来自: 按此规则命名,如遇到两种不同来源的酶具有相同命名时,则第三个英文字母可以有一定灵活性,例如XmnI和XmaI的命名: 2. 分类:所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至少是四核苷酸,同时所有的限制酶需要以二价镁离子作辅因子。然而按照各种酶对其他辅因子的需要与否,以及它们切割DNA链的特点,可将已发现的酶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酶、Ⅱ型酶和Ⅲ型酶。所谓Ⅰ型酶是指需要ATP和S-腺苷甲硫氨酸参加反应的一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切割DNA链的位置远离于识别序列(大约在相距100~1000bp范围内),而且无特定位点。例如EcoB酶。由于这一类酶断裂DNA链无特定位点,因此在基因工程中无应用价值。Ⅲ型酶也需要辅因子、ATP参与反应,它们在识别序列后的25~27bp范围内切断DNA,且切割位点是特定的。例如EcopI、EcoP15、HindFⅢ等等。在基因工程中这类酶可作为工具酶。 至今所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中,大部分属于Ⅱ型酶。Ⅱ型酶是指那些反应时不需要除镁离子外的其他辅因子的限制酶。这类酶有特定的切割位点,位点可以在识别序列内或靠近识别序列,但这种酶只有一种切割位点,因此Ⅱ型酶是基因工程中有用的剪切DNA工具酶。3. 酶的识别特异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seI等DNA水解酶所不同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识别D-NA序列的特性,即酶选择性地切割DNA的特定序列。例如常用的酶EcoRI其识别序列为: 4. 酶的切割位点及片段末端的结构:各种酶切割DNA双链后产生的末端有两种,一种是平末端,如Hae Ⅲ等所产生的末端是齐头的;另一种是粘性末端,如EcoRⅠ、BamHⅠ、HindⅢ、PstⅠ等酶所产生的,在末端前有一个2~4核苷酸长度的单链,此单链如可突出于5′端,为5′粘性末端,如为3′突出,称为3′粘性末端。该单链核苷酸与同一酶产生的另一片段末端的单链是互补的,可藉氢键相连,而且为T4DNA连接酶相连接。末端的这种结构特点进一步确立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DNA体外重组的有用工具酶。 微生物限制修饰体系中对DNA起修饰作用的是甲基化酶。甲基化酶能把S-腺苷甲硫氨酸中甲基转移到核苷酸的腺嘌呤或胞嘧啶环上,分别形成N6-甲基腺嘌呤或5-甲基胞嘧啶。这类甲基化酶的特点是酶具有识别特异性。一般说一种特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有其相应的,即具有相同识别特异性的甲基化酶存在,它们使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中的A或C甲基化,从而抗阻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降解作用。例如: 另外,分子克隆实验常选用大肠杆菌为寄主细胞,不少大肠杆菌突变株保留着野生型所持有的dam或dcm基因。dam是使脱氧腺嘌呤甲基化的基因,能使DNA链中GATC序列的腺嘌呤N6位甲基化。在dam+的大肠杆菌中所抽提的DNA,其中GATC中的A已甲基化了,使有些酶如MboⅠ、BclⅠ、ClaⅠ的活力受影响,而另一些如BamHⅠ、BglⅡ、PruⅠ、San SAⅠ、Xho Ⅱ不受影响。与此相反,DpnⅠ却只对甲基化的GA*TC顺序才起作用。因此,在进行DNA重组时,必须正确选用适当的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除了作为基因工程中剪切DNA的有用工具外,还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例如绘制基因的物理图谱,测定基因的核苷酸顺序,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谱的多态性测定了解基因的突变或用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总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相应的甲基化酶是DNA重组技术,也是基因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理论研究中的有用工具。 ☚ 基因的分离 基因的拼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