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眼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眼球yǎnqiú

❶视觉器官的主体部分。人的眼球呈球状,藏在眼眶内。俗称眼珠子。
❷借指视线;注意力
 △ 吸引~。

眼球yǎnqiú

〈名〉 借指注意力。

眼球yǎnqiú

〈名〉借指注意力。
 ◇ 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抓住别人的眼球,成为商业竞争的新视点。(市场报.1999.2.25)
 ◇ 昨日,在海口市明珠广场4楼举行的第四届海南民间收藏品展销会上,有一“瓷器之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人民日报.2002.12.16)

眼球yǎnqiú

〈名〉借指注意力。

眼球yǎn qiú

眼的主要组成部分。通称眼珠子。1851年合信《全体新论·脑为全体之主论》:“第二对入眼球,司观万物。”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16号:“每在婴幼时,恒视近物而自不觉其不便,即至童年,读书写字之际,方得籍镜以佐之。倘其弊太深,则无论远近之物,视瞻均皆不清,此乃生成眼目折光之弊,太约由眼球之形势不同而然者也。”

眼球

眼球yǎnqiú

借指注意力。
 ❍ 稳定快速发展的中国吸引了全球资本的~,成为经济动荡时期外资的避风港。
▲眼球经济

☚ 眼库   眼线 ☛
眼珠

眼珠

睛(目睛) 眹(目眹) 眼球 眼黑 眼精 眼仁 瞳人 目珠
白眼珠:白精 眼白
白眼珠特别大:贯虹
虹膜中心的孔:瞳(瞳子;瞳人;瞳孔;瞳神) 眸(眸子;清眸;寸眸;双~) 眼脑 荧魂
蓝眼珠:碧矑
黑眼珠:乌珠 黑瞳
明亮的眼珠,美目:明眸(~皓齿) 明瞳明矑
水灵的眼珠:灵眸
眼乌黑灵活:黑灵灵 乌溜溜
眼睛灵活转动的样子:骨溜溜
眼珠黑:
眼珠露白:扬白
眼珠突出:睅 凸眼 决眦 决眥 跌目
眼珠向外突:爆眼(浓眉~)
眼睛突出的样子:睆目 鼓睛暴眼
眼睛黑白分明:
眼晴乌黑明亮、滴溜转动的样子:黑溜溜
眼珠深陷的样子:

☚ 眼的各部   眉毛 ☛

眼球bulbus oculi

视觉器官具有感光作用的主要部分,由三层眼球壁及折光系统构成。眼球壁外层为纤维膜,前部约1/4部分完全透明称角膜,后部3/4为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中层为血管膜,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虹膜位于晶状体前方,中央有瞳孔。内层为视网膜,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光觉和色觉。折光系统有水状液、晶状体和玻璃体3种。水状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位于眼房(角膜与晶状体的间隙,又被虹膜分为眼前房与眼后房,经瞳孔相通)内。晶状体为无色透明、有弹性的双凸体,与睫状肌相连,借肌肉收缩来调节其曲度。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眼球纵切面

1. 巩膜 2.脉络膜 3.视网膜 4.视乳头 5.视神经 6.玻璃体 7.晶状体 8. 睫状突 9.睫状肌 10.晶状体悬韧带 11.虹膜 12.角膜 13.瞳孔 14.虹膜粒 15.眼前房 16.眼后房 17.巩膜静脉窦 18. 球结膜

眼球

眼球的外形近似球体,前后径最长约24 mm,水平径居中约23.5 mm,垂直径最短约23 mm,眼球经线圆周的长度约74.91 mm。眼球的容积,新生儿平均为2.8 mL,6个月内婴儿平均为5.25 mL,成人平均为6.8~7.5 mL。瞳孔的大小,新生儿2~2.5 mm,幼儿4 mm,儿童4~5 mm,青春期3~4 mm,40~50岁3~3.5 mm,50~60岁2~3 mm,60~90岁2~2.5 mm。不同光线下成人瞳孔直径,晴天昼光2~4 mm,中度照明3~4 mm,暗处7.5~9.6 mm。眼动脉压,收缩压8.0~10.7 kPa(60~80 mmHg),舒张压4.0~5.3 kPa(30~40 mmHg)。

眼球

眼球yanqiu

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外形似球状,位于眼眶前半部,后端由视神经直接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内部的折光装置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内膜三层。(1) 外膜: 是纤维性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保护作用。前部1/6为角膜,凸而透明。角膜内无血管,其营养来自角膜缘外侧的血管网及房水。角膜富有神经末梢,感觉敏锐,外膜的后5/6为白色不透明的巩膜。(2)中膜: 又称血管膜,呈棕色,紧贴巩膜内面,是含丰富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膜。营养眼内组织,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有利视网膜的光色感应。中膜从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瞳孔,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其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而异。中国人的虹膜多呈棕色。虹膜内含有两种平滑肌纤维,一种为瞳孔开大肌,在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开大; 另一种为瞳孔括约肌,环绕瞳孔周围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睫状体为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向后移行为脉络膜,占中膜的2/3。膜内含有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和遮光的作用。(3) 内膜或视网膜: 分为两部分,紧贴在脉络膜内面的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 紧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无感光机能,称视网膜盲部。在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是视神经乳头或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乳头颞侧3、5毫米处,有 一淡黄色的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处是感光最敏锐的部分。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很复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层。细胞通过复杂的突触联系,在视网膜中传递和初步加工视觉信息。整个视网膜的全部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出眼球构成视神经。眼的折光物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共同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房水是充满眼房内的透明水状液,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形成。房水在眼房内不断地循环更新,对角膜、晶状体具有营养和带走代谢废物的作用,还能保持一定的眼内压。房水循环受阻,房水量积集过多,则引起眼内压升高,影响视力,即为青光眼。晶状体是无色透明富有弹性的折光体,由多层晶状纤维构成。晶状体曲度改变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此外,睫状肌的紧张程度,也会影响晶状体的曲度。青少年时期,若用眼不当,使晶状体曲度增加,且 一时得不到恢复,久之,将会形成近视眼。晶状体发生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


图498 眼球的结构(水平切面模式图)

☚ 眼   眼睑 ☛

眼球eyeball

系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其后方借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大致为球形,前面的正中点叫前极,后面的正中点叫后极。在两极间的中点,沿眼球横轴所作的环线,叫中纬线。通过前、后极间的轴叫眼轴。通过瞳孔的中央至视网膜的中央凹,叫做视线。眼球与视线作锐角交叉。眼球由被膜(外膜、中膜和内膜)和折光部分(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眼球的疾病较多。可发生各种炎症、出血、变性、肿瘤、房水循环障碍、外伤及多种先天性疾病等,故在临床医学中形成一门独立的眼科学。

眼球eyeball

位于眶腔内,后方借视神经连于间脑的视交叉。由眼球壁和折光装置构成。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❶纤维膜,前1/6为透明角膜,后5/6为巩膜;
❷血管膜,自前向后分别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❸视网膜,可感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折光装置分别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的构造
1. 睫状体 2.巩膜静脉窦 3.虹膜 4. 角膜 5.眼前房 6.眼后房 7.晶状体 8.睫状肌 9. 内直肌10.视网膜 11.玻璃体 12.巩膜 13.脉络膜 14. 中央凹 15.视神经乳头 16.视神经

眼球

眼球

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人的眼球近似球形,前后径约24~25mm。眼球前面角膜的正中点为前极,后面巩膜的正中点为后极,连结前、后两极的直线为眼外轴。自角膜内面前极至视网膜内面后极的连线为眼内轴,约长22mm,通过眼内、外轴的延长线,统称为眼轴。距前、后极相等的各点,绕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叫赤道或中纬线。通过瞳孔中央至黄斑中央凹的直线为视轴。视轴与眼轴相交形成约5°的夹角。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感光系统为视

图1 眼球的构造
1. 虹膜 2. 巩膜静脉窦 3. 睫状体 4. 视神经外鞘 5. 视神经 6. 黄斑中央凹 7. 巩膜 8. 脉络膜 9. 视网膜 10. 玻璃体 11. 晶体 12. 眼后房 13. 瞳孔 14. 眼前房 15. 角膜网膜(图1)。


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
外膜为眼球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形状。它的前1/6为角膜,透明微凸,中央部较薄,四周较厚。角膜前曲率半径为7.84mm,为重要的屈光装置,屈光指数为1.3771。角膜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的渗透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外膜的后5/6为巩膜,成人呈乳白色,厚而不透明。巩膜前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外鞘相连续。角膜与巩膜衔接处为角膜缘。在近角膜缘的巩膜内有巩膜静脉窦(输淋环管),是环绕前房角一周衬有内皮的管状组织。它通过25~35根传出小管直接与巩膜内的静脉网相通,是房水的排出路。巩膜的后部有视神经纤维束穿过的环行区,为筛板,是巩膜最弱点。
中膜为眼球血管膜,内含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和使眼球内部形成屏蔽光线的暗箱,有利于光色感应,从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脉络膜占中膜的后2/3,为薄、软、棕色膜,介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前连睫状体,后方有视神经通过。脉络膜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其间有脉络膜间隙,内面与视网膜色素部紧贴。脉络膜富于血管和色素。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续脉络膜,为5~6mm宽的肥厚部。睫状体、睫状小带支持晶状体位置,调节其曲度,并与房水产生有关。睫状体前部隆起为睫状冠,其内面有70余条放射状排列的突起为睫状突,富有血管,能产生房水。睫状体后部较扁平为睫状环,内有放射状排列的细嵴为睫状襞。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共含三组平滑肌纤维: 纵行纤维靠近巩膜,中间为辐射状纤维,前内部为环行纤维。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移向前内,松弛睫状小带,增加晶状体曲度,起近距离调节作用。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拉紧睫状小带,晶状体曲度减少。虹膜为睫状体向前内方的延续,呈环形薄膜,直径约12mm,中央有圆形瞳孔,似照像机的光圈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或开大,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量。虹膜内缘叫瞳孔缘,外缘叫睫状缘。虹膜内含两组平滑肌: 靠近瞳孔缘处为环行的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 自虹膜周围向瞳孔方向有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可开大瞳孔。虹膜内含色素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决定虹膜的颜色,可呈棕黑色、蓝色或灰色等,且因人种而异。
内膜为视网膜,从前向后区分为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三部分。前二部分别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无神经成份,不感光,称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附于脉络膜内面,后连视神经,前达锯状缘,与盲部相接,是神经组织膜,有感光作用。它又分内、外两部(组织学上分为10层)。外部为色素部,紧贴脉络膜;内部为神经部。两层间有潜在性空隙,视网膜剥离即神经部从色素部上分开。神经部自外向内由三层细胞构成 (图2):即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视细胞层内有光感受细胞,视杆细胞约1.1~1.25亿个,视锥细胞约650

图2 视网膜结构模式图
1.节细胞 2. 双极细胞 3.锥细胞 4.杆细胞 5. 水平细胞

~700万个。这两种细胞内含吸收光能的化学物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电能,产生神经冲动。视杆细胞多数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能感受暗光,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能感受昼光并具有色觉。双极细胞层主要由双极细胞构成。此外在近视细胞层外还有水平细胞,在近节细胞层处还有无长突细胞。后二者是横向联系的联络细胞。双极细胞则纵向联系视细胞和节细胞。节细胞层内含神经节细胞,为多极神经元,其轴突聚成视神经,穿眼球后壁入脑。
眼球后部内面为眼底,可用眼底镜观察眼底相 (彩图8),正常眼底呈现均匀的橘红色,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mm处有视神经盘,呈淡红色圆盘状,直径约为1.5mm,是节细胞的轴突汇集处,无视细胞,不感光,是视网膜的生理盲点。视神经盘的中央部有视盘陷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视神经盘分布于视网膜。在视网膜颞侧约距视盘陷凹3.5mm处,稍偏下方有淡黄色小区为黄斑,直径约2mm,其中央微凹即中央凹,凹底的视网膜最薄,视锥细胞密集; 细胞形体细长,其他各层细胞和血管都在中央凹的四周边缘迂回通过,使射入的光线直达到感光敏锐的黄斑视锥细胞。此处每个视锥细胞与单一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联系,因此中央凹视力最敏锐、最精确。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图1)。外界光线透过角膜和透明的内容物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聚焦成象,再经视细胞的感光换能,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传导道传入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眼房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内含房水。虹膜把它分隔为较大的眼球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和较小的眼球后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前、后房经瞳孔相通。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为虹膜角膜角或前房角。此角的深面有许多小梁状结构为虹膜角梳状韧带,小梁之间的网状间隙为虹膜角间隙又称Fontana腔。房水充满在眼房内,由睫状体产生,经眼后房、瞳孔到达眼前房,然后经前房角、虹膜角间隙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静脉。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水样液体,总量0.2~0.3ml,屈光指数为1.3374。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并维持眼内压。
晶状体为双凸形的弹性透明体,后面较前面更凸,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无血管、神经分布。晶状体外包晶状体囊,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囊借睫状小带悬于睫状突内面。晶状体囊包围着由多层晶状体纤维构成的晶状体质,外周部较柔软,纤维富于弹性,为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致密较硬,弹性亦较差,为晶状体核。晶状体的屈光指数约1.4371。晶状体靠本身的弹性回缩增大凸度,增强屈光能力。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力减弱,调节力也随之减弱,即产生“老花眼”。
玻璃体为透明无色的胶状体,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玻璃体占眼球内腔的4/5。屈光指数为1.3360。
☚ 感觉器   眼副器 ☛

眼球

眼球

眼球近似球形,前极稍凸出,后极鼻侧有视神经,前后径为24~25mm,横径为23~24mm,垂直径23~24mm,重6~8g。眼球的壁由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组成,腔内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的功能是接受光的刺激,由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最外层是纤维膜,其前部1/6为透明的角膜,后部5/6为乳白色的巩膜,二者连接处称角膜缘。中层是血管膜,富于血管和黑素细胞,故又称色素膜,自后向前,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脉络膜占眼球后2/3,呈棕黑色,由富于血管和黑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营养视网膜和吸收光线的作用。睫状体和虹膜的组织由血管膜和视网膜盲部共同组成。眼球内壁为视网膜,也分三部:贴附脉络膜内面的部分,具有视细胞等,能感光,为视网膜视部,通常简称视网膜(参见“视网膜”条);位于睫状体内面的称视网膜睫状体部;前部贴附在虹膜后面称视网膜虹膜部; 这二部分均无感光细胞,故又合称视网膜盲部。视网膜后方视神经穿出处称视盘,也无视细胞,又称盲点。视盘颞侧约3~4mm处,有直径约3mm的淡黄色椭圆区,称黄斑。黄斑中央的浅凹称中央凹,凹底视网膜最薄,结构特殊,视觉最敏锐(参见“视网膜”条)。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象一组复合的透镜,有屈光成象的作用。
巩膜 厚约0.5~1mm,质地坚韧,是由许多粗细不一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少量成纤维细胞和含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的基质组成(图1)。其外面有一层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眼球筋膜或Tenon被膜,二者除在近角膜缘1~3mm处紧密愈着外,其余部分有间隙分隔,称眼球筋膜间隙或Tenon间隙。眼球在此间隙内能自由转动。巩膜内面与脉络膜之间,除动、静脉出入处相互紧贴外,有潜在的脉络膜周间隙,其内充填含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幼儿巩膜薄,色素易于透露,故呈蓝白色。老人的巩膜由于脂肪堆积常呈淡黄色。巩膜在眼球后极鼻侧约3mm处,因视神经纤维穿过,形成多孔的筛板。

图1 人眼球前1/4部切面模式图

1.巩膜 2.球结膜 3.角膜 4.瞳孔开大肌 5.前缘层 6.虹膜基质 7.瞳孔括约肌 8.色素上皮层 9.晶状体上皮 10.晶状体纤维 11.晶状体囊 12.玻璃体膜 13.睫状小带 14.睫状体 15.睫状肌 16.非色素上皮 17.色素上皮 18.锯齿缘 19.视网膜20.巩膜距 21.巩膜静脉窦 22.小梁网 23.前房角


角膜 位于眼球前部,形似圆形表玻璃,透明,有弹性,直径11~12mm,厚度不一,中央约0.8mm,周缘约1mm。角膜前邻空气,后浴房水,二者都有不同的屈光指数,角膜为眼球的主要屈光面。角膜的结构自外向内分五层(图1,图2)。
(1)前上皮:为有5~6层细胞的未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表层为1~2层扁平细胞。中间层有3~4层细胞,呈翼状。基底层为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相邻细胞之间有桥粒相连。基细胞的基底面有半桥粒与基膜相连。上皮基底面平整无乳头。基底细胞内无色素,有旺盛的分裂能力,上皮约4~8天更新一次。若上皮因损伤而剥脱时,借周缘的结膜上皮迅速增生,约24小时可被覆一层新的上皮细胞,在几周内恢复为5~6层,但仍保持结膜上皮的生物化学特性。电镜下,上皮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浸埋在表面的泪液膜中。泪液膜是由眼睑各种腺和结膜杯形细胞的分泌物与水混合成的薄层液膜,维持角膜光滑和润湿。基板厚约60~65nm,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

图2 人角膜

1.前上皮 2.前界层 3.角膜固有层 4.后界层 5.后上皮


(2) 前界层:又称Bowman膜,是基膜后面的一层厚7~12μm的透明均质膜。电镜下,主要由直径16~24nm的胶原原纤维组成,与角膜固有层牢固接连。前界层由角膜固有层分化,终止于角膜缘。它对机械损伤或炎症感染的抵抗力较强,但损伤后不能再生。
(3) 角膜固有层: 又称角膜基质,约占角膜全厚的90%,主要由多层与表面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少量角膜细胞与基质组成。造成角膜透明的因素主要是:
❶原纤维的粗细相近(约30nm),各层的原纤维排列规则;
❷角膜细胞是扁平有突起的成纤维细胞,有形成纤维和基质的能力;
❸基质含70%~80%水,其余的物质有胶原蛋白、酸性粘多糖(主要为硫酸角质素和硫酸软骨素),这些物质能粘合细胞和纤维,更重要的是维持角膜的含水量,以保持角膜的透明。
❹前上皮浸于泪液,后上皮邻接房水,均参与调节基质的水和盐类的含量。角膜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基质水份大量增加,使纤维失去规则的排列,角膜肿胀而变混浊;
❺不含血管和淋巴管。
(4) 后界层:又称Descemet膜,是厚5~10μm的均质膜,有一定的弹性。电镜见主要由基质和不典型的胶原原纤维组成。后界层由内皮分泌形成,相当于内皮基膜,损伤后能再生。后界层在角膜周围常增厚突向前房,形成圆顶状隆起,称Hassal-Henle体,这是生理性变化。如整个后界层都出现这种变化,则属病理现象。后界层在角膜边缘增厚成环形,称Schwalb环,为前房角前界的标志。
(5) 后上皮: 也称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形状随年龄而有变化,儿童呈圆或立方形,成人六角形,老人多角形,体积变大。细胞质内含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吞饮小泡等。相邻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和嵌合连接,膜上还有Mg2+-ATP酶。这些结构提示细胞具有主动运输水和离子、形成基膜和维持自我更新的能力。人的内皮细胞几乎没有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可变形和长大。损伤时,其修补是依赖邻近细胞的变化和伸展,而不是细胞分裂。后上皮来源于中胚层,在发生上与胸、腹膜间皮相似,故在外伤或炎症时,能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结缔组织。
角膜没有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其次是由角膜缘的丰富血管网供应。角膜代谢缓慢。炎症时,抗体和细胞的输入也慢,故易导致角膜修补愈合缓慢和病变加重。角膜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分支——睫状长、短神经,进入巩膜,向前伸至角膜缘,进入角膜固有层,失去髓鞘,神经末梢穿过前界层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角膜感觉灵敏,损伤时产生剧痛。
角膜缘和前房角 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相连的部位,宽约1~2mm,其内、外面均略凹陷,分别称内、外巩膜沟。内巩膜沟的后缘有从巩膜伸出的环形小突,称巩膜距,是睫状肌附着处。内巩膜沟内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图1)。在角膜缘处,角膜的复层鳞状上皮变厚,有10~12层细胞,上皮基底面因有乳头而弯曲不平。前界层终止而由结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替代,内有血管。角膜固有层规则排列的纤维移行为粗细不一相互交织的巩膜纤维,并有丰富的血管。后界层邻近的少量结缔组织纤维和后上皮向后移行,形成小梁。有些老年人的角膜缘基质内出现脂肪,角膜边缘显出一个环形的混浊区,称老人环。
(1) 小梁网:由小梁和小梁间隙组成,位于巩膜静脉窦后方和前房角之间(图1,图3)。小梁是以胶原纤维和基质为轴心,表面覆盖内皮的片或索、有分支相连成网,于三角形区尖(前)端起始于后界层终止处,于三角形区后方附着于巩膜距并与睫状体的结缔组织相连,外邻角膜缘,内邻前房角。小梁之间相互沟通的间隙称小梁间隙,它向外通过巩膜静脉窦内皮细胞的穿通小管与窦腔相通,向内与前房角相通。邻近前房角的薄层小梁网,马眼的特别坚韧,Hueck称梳状韧带。梳状韧带外侧的小梁间隙特别明显,名Fontana间隙。人胚第6月也有类似的结构,后即萎缩。

图3 巩膜静脉窦、小梁网与相邻结构立体图

1.角膜缘 2.后界层终止处 3.小梁网 4.小梁间隙和小梁 5.巩膜静脉窦 6.巩膜距 7.睫状肌 8.睫状体 9.虹膜


(2)巩膜静脉窦: 又称Schlemm管,位于小梁网外侧,是导出房水的环形管道(图3)。管壁由内皮、不连续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靠小梁网侧的内皮细胞有吞饮小泡、大泡和穿通小管。巩膜静脉窦可能通过穿通小管直接与小梁间隙相通,使房水由小梁间隙直接流入巩膜静脉窦。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均有10nm的中间丝和6nm的肌动蛋白丝。内皮细胞的收缩可调节房水排出速度。由于小梁网附着于巩膜距,巩膜距又是睫状肌附着处,睫状肌的收缩可使小梁间隙变大,便于房水排出。故睫状肌的舒缩也有调节房水排出的作用。
脉络膜 为血管膜的后2/3部分,为薄软的棕色膜,衬贴于巩膜内面(参见“视网膜”条图1)。此膜外面有潜在的脉络膜周隙,其内有由弹性纤维、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组成的疏松结缔组织,称脉络膜上层。此层与脉络膜相连,二者间没有清楚的界限。脉络膜内面借薄层透明的玻璃膜与视网膜贴连。脉络膜由外向内可分三层:
❶脉络膜血管层: 含较大的动脉和静脉,血管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有较多的载黑素细胞;
❷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为排列整齐的毛细血管,与血管层的血管通连。有些毛细血管管腔较大,靠玻璃膜侧的内皮细胞有窗孔。此层在中央凹处较厚,血管网较密;
❸玻璃膜: 也称Bruch膜,是厚约1~4μm有折光性的透明膜,位于脉络膜和视网膜之间。此膜成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薄层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膜。脉络膜的血管营养脉络膜和视网膜靠外的五层。
睫状体 呈环形,位于脉络膜前方,向前逐渐加厚,在眼球正中水平切面上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尖顶向后,与脉络膜连续,底部向前,与虹膜相连,外面贴附巩膜,内面与玻璃体接触。睫状体后2/3部分较平坦,称睫状环;前1/3部分褶皱不平,称睫状冠,向内伸出指状的睫状突,共有70~80个,呈辐射状排列形成环状。睫状体的结构自外向内可分三层(图1):
❶睫状肌:有子午线、放射状和环行三种方向的平滑肌。肌纤维主要起于巩膜距和小梁网,终止于脉络膜和睫状体中。环行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放射肌和子午线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睫状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
❷血管层: 为富有血管的结缔组织;睫状环的血管膜与脉络膜的直接延续; 睫状冠的血管层在睫状肌内面,并构成睫状突的轴心;
❸睫状上皮: 也称视网膜睫状体部,由二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位于后房腔面,不含色素;外层细胞富含黑色素,贴附睫状体血管层。它们由胚胎期眼杯前部的色素层和神经层两层上皮衍变。眼杯腔消失后,这两层细胞的顶面彼此贴近,基底面各有基膜。电镜观察,非色素细胞的相邻面浅部有细胞连接,深部有宽度不等的细胞间隙;色素细胞之间也有细胞连接;二层上皮细胞基底部各有发达的胞膜内褶。非色素上皮细胞含许多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并有碳酸酐酶等。这些结构特征说明非色素细胞有积极合成和分泌能力,已知能分泌房水、酸性粘多糖和形成睫状小带。
虹膜 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为环形膜,直径约12mm,中央有瞳孔。虹膜很薄(0.5mm),根部更薄,故易受钝器损伤而撕裂,引起根部血管出血,并流入前房或后房。虹膜后表面平坦,前表面有皱襞和隐窝,邻近瞳孔的皱襞特别显著,称虹膜皱襞,又称领状带,是虹膜最厚处,并是下方虹膜小动脉环所在的标志。虹膜自前向后分三层(图1):
❶前缘层:常称内皮,大概是一层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隐窝处缺如,至根部与角膜内皮相连续;
❷虹膜基质:由放射状血管、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原纤维和粘多糖等组成。含黑色素的细胞有二种: I型细胞又称色素块细胞,位于瞳孔括约肌前方,胞体圆形,是吞噬细胞,胞质内有许多吞噬的黑素颗粒;II型细胞较小,也含黑素颗粒;
❸色素上皮: 即视网膜虹膜部,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都含色素,与视网膜睫状体部相连。前层细胞含色素较少,基部伸出突起,内含肌丝,属肌上皮细胞,形成以瞳孔为中心向虹膜根部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瞳孔开大。近瞳孔边缘,基质中有环行的平滑肌束,这些平滑肌由胚胎时的视网膜上皮分化,但已与一般平滑肌相同,称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瞳孔缩小。虹膜的颜色取决于基质中黑素细胞的多少和黑色素含量,初生儿的虹膜黑素细胞较少而呈淡蓝色,生后随着黑素细胞增多,使虹膜颜色变深。深黄种人一般为褐色。
视网膜 通常指视网膜视部,衬附于脉络膜内面,有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能感受光和图象信息的刺激(参见“视网膜”条)。
前房和后房 角膜与虹膜之间的腔称前房。虹膜、睫状体与玻璃体和晶状体之间的腔称后房。前房和后房藉瞳孔相通。前房的周缘由角膜缘与虹膜根部构成,称前房角或虹膜角。眼房内充满房水,也称水样液,是无色透明略呈碱性的水状液,屈光指数1.33,其成分与脑脊液近似,不同于血浆,含蛋白很少。房水是由睫状体血管过滤和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生成。睫状体上皮能吸收血液滤出的某些成分,再经过非色素上皮细胞的分泌及由碳酸酐酶的作用产生大量离子 (H+、HCO3-)和水,经质膜内褶上的钠泵转运入后房。血液与房水之间有血-房水屏障,它是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睫状体上皮及其基膜和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共同组成,以控制房水的成分。房水经两条途径排出,大部分由后房经瞳孔至前房,沿前房角经小梁间隙进入巩膜静脉窦,再经巩膜静脉窦发出的20~30条输出小管汇入巩膜内静脉丛或房水静脉(后者为输出小管中最长的一条),最后导入睫状前静脉; 小部分房水向后经玻璃体窝入玻璃体管。房水的生成和排出保持平衡,以维持眼内压的稳定。房水更新率约为2mm3/min。房水有屈光和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作用,与维持眼内压有重要关系。如房水排出受阻,则致眼内压升高,发生青光眼病。
晶状体 是双凸透镜形的弹性透明体,前面较平,后面较凸,前后面的交界称赤道。它的直径于新生儿约7mm;成人10mm,厚约3.7~4mm,屈光指数约1.36~1.40。它位于虹膜后和玻璃体前,由睫状小带附着到睫状体(图1)。晶状体外包一层均质而有弹性和韧性的晶状体囊,厚约10μm。晶状体前面有一层立方形的晶状体上皮。近赤道处细胞渐呈柱状,顺子午线方向排列。赤道处的细胞更长,渐变成晶状体纤维,是构成晶状体的主要成分。晶状体上皮对晶状体的代谢有重要作用。晶状体后面没有上皮。晶状体纤维为六角形棱柱体,长7~10mm,宽8~10μm,厚2μm。赤道区的上皮细胞经分裂和分化不断形成晶状体纤维,呈同心状层层围绕,至成人约有2000多层,纤维间有缝隙连接和桥粒。表面的纤维较幼稚,有胞核及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合成晶状体蛋白的能力。成熟的纤维被围在中心,失去细胞核和细胞器,排列紧密,呈均质状,不能辨认纤维的轮廓,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以扩散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故代谢缓慢。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减弱,造成老视。
睫状小带 又称晶状体悬韧带,为环状薄膜,由大量规律配布的纤维组成,起固定晶状体位置的作用。纤维起自睫状上皮内层细胞,在睫状冠附近合并成较粗的纤维,呈放射状伸向晶状体赤道。粗纤维较直,到赤道前方;细纤维较弯曲,到赤道后方。这些纤维最后都分成细纤维,与晶状体囊外层融合。普通染色的切片上,能见一些着色浅的小带纤维(图1)。电镜下,小带纤维是直径11~12nm的细丝集成的束或层,细丝的性质与弹性纤维的相似。
眼球几个屈光体的曲度半径和屈光指数,特别是晶状体的曲度,使来自远处的光线在视网膜视杆和视锥层中形成物体的倒置图象。如物体近,则射入眼的光线趋于分散,图象位置移后。物体由远处移至5m处,使物象在视网膜中后移60μm,但仍在视杆和视锥的外节中。如物体更近,则须藉视调节作用聚焦。看远物体时睫状小带张力大,晶状体曲度小。看近物体时,睫状肌收缩,将脉络膜和睫状体向前牵拉,使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前面曲度变大,晶状体屈光力增加,使物象焦点落在视杆和视锥层中。
玻璃体 充满于晶状体、睫状体和视网膜间的大腔内,是透明无色的胶状物,其屈光指数为1.334。玻璃体前面有浅窝,与晶状体贴附,并在锯齿缘和视盘处与视网膜牢固附着。它含水占99%,其余为无机盐、蛋白质、透明质酸和胶原纤维。它的表层较致密,含较密的胶原纤维,称玻璃体膜。玻璃体内含少数细胞,多在周边部。玻璃体细胞呈圆形或有突起,参与合成透明质酸和胶原纤维。也见巨噬细胞,多在此体前部。玻璃体内有由视盘到晶状体后面的一条管道,称玻璃体管或Cloquet管,是胚胎玻璃体动脉退化后的遗迹,直径1mm,内含液体。
眼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它又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二大支。视网膜中央动脉自视盘入视网膜,以双分叉状分成毛细血管,营养视网膜的细胞,再汇成同名的静脉出眼。睫状动脉分三支,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 睫状后长动脉营养睫状体; 睫状前动脉入巩膜至角膜缘,与来自结膜动脉的分支共同形成角膜缘深、浅血管网营养角膜,并有分支与睫状后长动脉吻合,营养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等。它们汇成涡静脉和睫状静脉导入眼静脉。眼球没有淋巴管,只在球结膜有淋巴管,最后注入颈淋巴干。眼的神经除视神经外,还有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感觉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即睫状长、短神经,分布于睫状体、虹膜和角膜。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睫状肌和瞳孔肌。
☚ 视觉器官   视网膜 ☛

眼球

eyebal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