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劳动卫生
军事劳动卫生是研究部队在各种军事劳动中机体的变化和外界环境因素对指战员健康的影响,进而阐明劳动时的卫生要求和应采取的卫生防护措施。环境因素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有害的;有利的应加以利用,有害的则须进行防护或消除。
由于部队在平、战时劳动种类不同,劳动性质各异,劳动强度不一,产生或遇到的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因此军事劳动卫生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就环境因素的种类而言,一为生活环境因素,另一为劳动环境因素。军事劳动卫生主要内容为劳动环境因素。部队平时的经常性劳动,不外为训练、施工、生产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劳动,各有其特殊的卫生问题。战时的军事劳动,主要为行军及战斗,各兵种在战斗中均有其特殊卫生问题,尤其是特种兵方面。军事劳动卫生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根据劳动生理学的知识去组织安排训练、锻炼等活动,及时判断疲劳程度以防止过度疲劳; 另一方面是针对军事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指战员的健康。
军事劳动中对健康的有害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类:
❶物理性因素。包括异常的气象条件(如寒区的低温、寒冷,热区的高温、高湿,高原地区的低气压、缺氧)、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冲击波、噪声、振动等。
❷化学性因素。包括有害、有毒物质,如火炮射击、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导弹部队接触的各种推进剂;机械化部队各种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中的甲烷和醛类等有毒的化学物质;充电间产生的酸雾;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农药;施工作业中接触的苯、有机溶剂或其它毒物;坑道掘进或开挖隧道时钻眼与爆破而产生的矽尘; 战时敌人使用的化学战剂等等。
❸病原生物性因素。部队在森林、草原作业时可能接触到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而发生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以上三类有害因素如存在于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则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叫做职业病。
军事劳动卫生的任务,在于调查研究军事劳动环境中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存在的程度(强度或浓度),在不影响战术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原则及卫生要求,控制或消除有害因素的产生,采取预防措施,保障指战员健康,从而胜利地完成部队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