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huanjing baohu yu ziran baohu
20世纪50年代,有些国家出现反污染运动。当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比较狭隘,大多认为只是大气和水污染的控制,废物的处置这些事情,并且认为是局部地区的问题。1962年美国出版了R·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从而震动了欧美各国。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工业发展却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于是“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地采用了。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将“自然保护”这一传统术语逐渐改为“环境保护”,将自然保护的对象和任务也全部纳入对人类环境进行保护的广泛涵义之中。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对物质的需要量不断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返回到环境中的废物也日益增加。于是,人类发展就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后来,人们才逐步认识到,这是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其解决办法,归根结底是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这样,环境保护的任务也就由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工作逐步深化为保护人类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