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蒸杀虫剂fumigating insecticides以气态形式经呼吸器官进入虫体起杀虫作用的杀虫剂。 简史 熏蒸杀虫剂发现和应用均较早。1869年法国人将二硫化碳注入土壤防治葡萄根瘤蚜虫。1886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首次用氢氰酸熏蒸防治柑桔树介壳虫。1908年,四氯化碳和氯化苦开始用作熏蒸杀虫剂。1925年,奈弗特(Ira E.Neifert)发现二溴乙烷有杀虫作用。1928年环氧乙烷开始作熏蒸杀虫剂。1932年法国勒古皮尔(Le Goupul)报道用溴甲烷作贮谷熏蒸剂。1941~1942年德国开始用丙烯腈熏杀粮仓害虫。1957年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推广硫酰氟。以后新品种开发无大进展。早期发现的许多老品种仍在广泛应用。 品种类型 从化学结构上看,主要类别有: ❶卤代烷类。如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二溴乙烷、溴甲烷、氯化苦、二氯丙烷、二溴氯丙烷等; ❷硫化物。如二硫化碳、硫酰氟等; ❸磷化物。如磷化铝、敌敌畏等; ❹氰化物。如氢氰酸、氰化钙等; ❺环氧化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❻烯类。如丙烯腈、甲基稀丙基氯等; ❼苯类。如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偶氮苯等; ❽其他: 二氧化碳等。 性能 熏蒸剂容易挥发,渗透性强,毒气经呼吸器官侵入虫体,起毒杀作用,适用于防治有固定空间的粮仓、温室、果树苗木帐幕中的害虫或熏杀土壤中的害虫。多无选择性,杀虫谱广。气温影响药剂挥发、渗透速度,影响昆虫活跃和代谢程度,因而对熏蒸效果影响大。湿度也影响熏蒸药效。减压熏蒸可提高杀虫效果。磷化氢、二硫化碳、环氧化物、丙烯腈等都是易燃品,应注意防火防爆。易燃的与不易燃的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混用既可防止着火,又能提高杀虫效果。氢氰酸、磷化氢、氯化苦等剧毒,保存和应用时应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