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烘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烘茧cocoon drying利用热能杀死茧内活蛹,并除去适量水分,把鲜茧烘成干茧的工艺过程。烘茧又称蚕茧干燥,是蚕茧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蚕茧干燥过程 烘茧方法 有直干法与再干法两种。直干法将鲜茧1次烘成适干茧,又称一次干法。此法可简化烘茧操作,减少茧质损伤机会; 缺点是所需干燥时间长,烘茧设备的利用周转慢,鲜茧容易积压。再干法又称两次干法,第1次先将鲜茧烘到烘率约为65~60%左右的半干茧为止,俗称“头烘”; 半干茧经堆放4昼夜左右,使它适当“还性”后,第2次再用较低温度烘到适干,俗称“二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半干茧堆放期内可以缩小半干蛹体的干湿差别,有利于提高适干茧的干燥均匀程度和烘茧设备的周转利用率,是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工艺条件 主要有温度、湿度、流速、铺茧量和干燥时间等5项。❶温度、湿度、流速等3个参数对于干燥速度的影响,在预热和等速干燥两期间内最为显著,其后随着茧内蛹体含水量与蒸发水分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弱,到干燥末期影响甚小。但3个参数对于丝胶变性的影响,随茧层含水量的减少而逐渐增大。尤其是在进入减速干燥期间后,若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流速过快时影响更大,丝胶变性程度激增,解舒严重恶化。因此温度、湿度、流速等3个参数必须根据干燥各阶段的水分蒸发规律和保护茧质的要求,加以合理调节。温度: 由高逐步连续调低。预热和等速干燥两期间内最高不宜超过120℃,调到减速干燥第2阶段结束时应在60℃左右。湿度: 由低逐步调高。即从预热、等速两期间内的5~10%左右,调到减速干燥期间的20~25%左右为宜。流速: 由快逐渐调慢。采用平行气流时以从2米/秒左右开始调到最后1米/秒左右为宜; 采用下降(或上升)垂直串透气流时应经常保持在0.15~0.2米/秒左右。流速过快要多耗热量并使茧层手感粗糙而损害茧质。 ❷铺茧量是指鲜茧铺在茧格或茧网上的厚薄程度。铺茧过厚、过薄,干燥都不易均匀。一般用平行气流不宜超过横卧两粒半,用垂直串透气流不宜超过横卧3粒。按重量计时,前者每平方米约铺鲜茧5~5.5千克,后者每平方米约为6.5千克左右。 ❸干燥时间过短要造成高温急干,过长则成为低温长烘,两者都要损害茧质。一般直干以5.5~6小时左右,两次干头烘二烘各约3小时左右为准。 中国蚕茧干燥新技术的研究 60年代以来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有:❶γ射线照射蚕茧:桑蚕鲜茧蛹体致死剂量约10~12万伦琴。杀蛹后茧能自然发散水分,经2个月左右达到基本干燥,并不霉烂。解舒有所提高。 ❷β射线照射蚕茧:使蛹体不羽化的剂量约为20万伦琴左右。解舒也有提高。 ❸微波烘茧:用2450兆赫的微波进行烘茧,有茧层温度低,蛹体温度高,时间短,干燥均匀,解舒好等效果。此外,还有真空干燥、远红外线烘茧等试验与研究。 烘茧cocoon drying利用热能将鲜茧烘干的过程。干燥蚕茧的方法有一次烘干和二次烘干。一次干也称直干法,即鲜茧一次完成干燥的方法。二次干也称为再干法,指将鲜茧分二次烘干的方法。烘茧应根据蚕茧干燥规律,掌握好温度、湿度、气流、铺茧量及干燥时间等工艺条件。 烘茧将鲜茧用加热干燥的空气杀死蛹体,通过内部扩散和表面蒸发排除鲜茧中自由水分的过程。烘干程度用“烘率”和“烘折”表示。 烘茧cocoon dry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