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人员平战时所需主食、副食、野战食品、给养装备器材、炊事燃料以及军用牲畜的草料等物资的统称。其分类,按时期可分为平、战时给养;按军种可分为陆、海、空军给养;按用途可分为普通给养和专用给养。军队给养是保障部队生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军队都在大力研制和发展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给养。
军队给养jundui jiyangarmy subsistence
军队人员的主食、副食、饮料和牲畜草料的统称。军队平时消耗的给养通常以生鲜食物为主,战时部队机动常以烹饪方便的食品工业制成品为主。
给养,是军队有生力量生存的物质基础。给养保障的优劣直接影响作战的结局。公元500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说:军“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明朝兵书《经武要略》指出:“师之未出也,要先计其食”,都说明了军队给养的重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为军队指挥作战的原则之一。军队给养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食品工业能力和营养科学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军队给养通常就地取给,食物结构比较简单,在农业区以谷物为主,在草原牧区以肉食为主;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军队开始以营养学为依据,制定包括谷物、肉类、蔬菜和饮料在内的食物消费结构;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军队在战时给养保障中,供给了能够防腐的罐头食品。20世纪以来,军队武器装备空前发展,军人在广阔的地域、空间和海域活动,操纵复杂的技术兵器,要求军人有更好的体质。同时,生理学、营养学和食品工业蓬勃发展,使军队的给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❶食物消费结构由多种食品组成。经济发达国家的军队,采用适合本民族饮食习惯的多样食品,以达到适口性好和营养素配比合理。例如,美军和苏联军队每天的食物有谷物、肉类、蛋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调味品和饮料等10余类;
❷食品工业制成品在给养供应中的比重剧增。给养原料通过食品工业加工,为军队提供品质优良、卫生安全、营养合理和耐储存的给养成品、半成品及单兵用的方便食品。经济发达国家的军队,战时供给伙食单位的食物基本上采用食品工业制成品,以便战时节省烹调时间、节约用水和炊事燃料;
❸军用食品多样化。发展适用于不同军兵种和作战环境的食品,包括陆勤人员用的野战方便食品,海勤、空勤人员用的远航食品和救生食品等;
❹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军马逐渐减少或不再编配军马,给养中不再供给草料或供给数量减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经济条件和给养来源的制约,人员食物结构比较简单,品种和数量随意性很大;野战食品主要是自做或发动群众做一些炒面、炒米和饭团等民间方便食品;军马草料当地有什么吃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和食品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给养来源才有了保证。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适应部队机动迅速、连续作战和军人体力、脑力劳动与高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各国军队致力于研究多品种和营养丰富的食物结构,充分利用食品工业技术开发各军兵种在不同地区作战用的多餐谱、适口性好、携带食用方便的食品以及烹制热食用的给养成品和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