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药材供应工作
军队药材供应工作是平战时药品器材仪器等的筹划、储备、供应与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是卫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药材供应工作,经历了各历史时期战争的锻炼,克服了无数困难,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极其宝贵的药材供应工作经验,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等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继承和发扬了光荣传统,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药材供应工作的内容,同时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战时军队所需的药材,品种多,数量大。通常分为基本医疗器械装备,常备药材和战救药材三类。基本医疗器械装备是根据救治机构的组成与任务进行装备,包括医疗器械、设备和用具。常备药材是各级救治机构进行经常性工作时所需的药品、试剂、血清、疫苗及敷料等消耗性药材。战救药材主要指战伤救治用的药品(止血、止痛、强心、麻醉、抗感染及抗休克药)、敷料等。装备性物资,在单位组建时一次配齐,耗损时申请单品种补充。消耗性药材在战时按基数发给,平时按规定配发,消耗后申请补充。
关于药材的筹划,凡属国家管理或部管物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处统一筹划,地方管的物资则由使用单位就地筹措。药品器材的供应,采取区域性供应和建制性供应相结合的方法。区域性供应是把战区分为若干供应区,所有驻在该地区的部队和医院,由该地区的药材供应机构负责供应,而建制性供应则按部队建制,逐级向所属部队(分队)供应。供应时可由供应部门下送,或由请领单位到指定地点领取。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药材供应工作,是在统一标准下,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根据中国的具体特点而定的。同时把重点供应和保障一般,保证供应与勤俭节约统一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药材供应体制、制度和方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药材管理工作也正在向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