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作品的气息、气势、神韵、韵律生动感人,具有内在生命力。“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命题。语出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序》:”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盛) ☚ 气质俱盛 心师造化 ☛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谢赫《古画品录》中的美学观点。文中谢赫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绘画的经验,提出了绘画的“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采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今人钱锺书对此有不同的标点法,认为应是:“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采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绘画审美的最高要求,是六法的核心,其它几法则是达到这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气韵”原是当时人物品藻的术语,这里移用来形容绘画,即要求绘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达到“传神”的目的。 ☚ 畅神 骨法用笔 ☛ 气韵生动最早见于谢赫的《古画品录》。要求画面具有元气。此元气是宇宙和艺术家本身元气相化合的产物,是艺术的灵魂。同时还要画面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情调,即要有韵。有了气韵,艺术才有活力和生命。参见“谢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