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正确对待“前苏联模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正确对待“前苏联模式”

正确对待“前苏联模式”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这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它首先就在于如何对待前苏联模式。可以说这一问题是时代课题的又一集中表现。战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乏经验而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学习不等于照抄照搬。然而事实却是事与愿违; 苏联以社会主义大国自居,打着援助的幌子强行推广统一模式。而问题更在于前苏联模式的失败,它几乎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负面效应。
整个前苏联模式是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也正是因为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于行政、经济、文化组织和群众团体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委,基层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这样过分集中的权力,不仅损害了党内民主,限制了人民民主,还不可避免地酿成了种种难以挽回的政治错误。从而严重破坏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在经济上,前苏联模式的集中体现即为统治社会主义实践达到七十多年的 “计划经济” 体制。它的最大特点就主要集中于所有制关系和运行机制两大方面。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国家所有制,使企业成为了各级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的指令性计划,甚至领导的意志,都成为全社会经济运转的唯一动力和动因。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限制或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从而导致其决策多有失误,体制僵化呆板,违背生产力发展规律,资源破坏严重,浪费惊人,效益低下,经济组织和整个社会丧失了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和体现。更为严重的是,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斗争中败下阵来。
前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不小的挫折,这实际上是前苏联模式的不成功,究其根源是未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没能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二战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法当作普遍真理,用于实践之中。结果导致教条主义之风盛行,不顾本国经济文化的具体情况,照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某些原则,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被无理否定,被视作 “资本主义复辟”。凡此种种,致使苏联模式逐步走向毁灭。
而邓小平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就提出了要打破对前苏联模式的迷信。他曾在同波兰客人谈话时说: “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即使在前苏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它能够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 能够符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吗?” 他还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科学命题,更是一种庄严的宣告,是我党高举的一面旗帜。他指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勇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反对腐败是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国情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
000007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