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美学者对《楚辞》的评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美学者对《楚辞》的评介

欧美学者对《楚辞》的评介

《楚辞》译介到欧美的时间,大约为十九世纪前半叶。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和《九歌》,由德国学者费兹曼(August Pfizmaier)最先译成德文,发表于1852年维也纳的皇家科学院报告上,标题是《〈离骚〉和〈九歌〉:纪元前三世纪的两篇中国诗歌》。法国著名汉学家埃尔韦·圣·德尼侯爵是第二位翻译《离骚》的学者,他的法译文标题为《纪元前三世纪的诗歌:〈离骚〉》,1870年于巴黎出版(法中对照本)。《离骚》英译文最先由著名汉学家庄延龄(E. H. Parker,1840—1926)于1879年译出。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离骚及其作者》一文,1895年发表于《皇家亚洲文会会刊》(JRAS)47期(NS27,839—864),内容包括《离骚》译文、解义及作者生平介绍。英国著名汉学家艾约瑟(J.Edkins)的《论中国的诗人》一文,发表于《北京东方学会会志》(JPOS)1889年第2期第4号。文中也包括《离骚》译文及屈原的生平介绍。二十世纪以来,《离骚》西文译介有桑克谛斯(Ninode San-ctis)的意大利译文本,1900年米兰出版;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的选译文,收入《玉笛》一书中(1911年伦敦出版);豪塞(O.Hauser)的德译文,收入《中国的诗歌》一书中(1921年柏林出版);法国著名汉学家苏利埃德·莫朗的法译文,收入《中国文学论集》(1932年巴黎出版);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理的英文选译,收入《郊庙歌辞及其它》(1923年纽约出版);美国学者佩恩(R.Payne)的英译文,收入《白驹集: 中国古今诗选》一书(1947年纽约初版,1960年重印)。此外,还有匈牙利著名汉学家弗伦茨·托凯的专著《离骚》(1959年布达佩斯出版)。再还有中国留学西方的著名学者如:徐仲年、曾仲鸣、罗大刚的法译文,林文庆、黄斐、陈炳良的英译文。我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及其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的英译《离骚及屈原的其它诗作》(1953年北京版)也是海内外学界译介屈原诗作的代表著作之一。屈原的《九歌》被译为西文的种数也是很多。最早译介《九歌》的是前文提到的德国汉学家费兹曼。哈尔茨(C.deHarlez)的《九歌》法译文,发表于1892年《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通报(Bulletins de A.r. B)24期及25期中。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思的《九歌》英文选译文,收入其译著《古文选珍》、《中国文学史》等书中。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理的《九歌》英文选译文,收入其译著本《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译》、《郊庙歌辞及其它》、《译自中国文》等书中。韦理的《九歌》专著,1955年伦敦出版。此外,还有赫尔曼(H.Heilmann)、申德勒(B.Schi-ndler)、克拉邦德(Klaband)的《九歌》德文选译文,罗大刚、马伯乐等译《九歌》法译文。德国著名汉学家鲍润生(F.X.Biallas,1878—1936)的论文《屈原的生平及其诗歌》,1928年发表于《亚洲文会杂志》(JNchRAs) Ns59期,其中译有《东皇太乙》、《山鬼》的德文译文。沈玉亭(音)译十一首《九歌》英文全译文,收入佩恩的《白驹集》中。署名杨(Yang)的译著题为《离骚》一书,包括了《离骚》、《九歌》等的英译全文。屈原的《天问》西译文,首推德国著名汉学家孔好古(A.Conrady)的德文全译本。此译本孔氏辞世后,由其弟子爱吉士教授(E.Erkes)加以整理,于1931年在莱比锡出版。1941年爱吉士发表一篇论述屈原及《天问》的长文,题为《中国艺术史上最古的文献:天问》(载《华裔学志》〈MonumentaS.〉第6期北京版)。此外,《天问》还有鲍润生、艾约瑟、翟理思的英译文;沙畹的法译文;冯·察赫的德译文(《德国卫兵》〈DW〉第10期,1931年)等。屈原的《九章》,由鲍润生全部译为德文,其中《惜诵》,载《亚洲文会杂志》(NS.59期,1928);《涉江》、《哀郢》、《橘颂》、《悲回风》,载《华裔学志》(第1期,1935—36年);《思美人》、《惜往日》,载《北京辅仁大学学报》(第9号,1934);《抽思》、《怀沙》,收入《1873—1933年六十周年纪念集》一书(1933东京版)。另外,署名Yang的题为《离骚》一书(35—68页),也有《九章》的英文全译文。屈原的《远遊》,有鲍润生的德译文(《大亚细亚》第7期,1931—32年,德中对照附注释),还有冯·察赫的德译文(《德国卫兵》4:1931年11月末),在《远游》译文和注释等方面,察赫还曾著文与鲍氏展开讨论。《卜居》及《渔父》,有鲍润生的德译文,收入《屈原的生平与诗歌》一文中(1928);戴遂良的德译文,收入《中国文学》(1926年版);马古里埃的法译文,收入《国文》(1926年巴黎版,又收入《中国文学评论集》,1948年巴黎版);翟理思的英译文,收入《古文选珍》及《儒家学派及其反对派》(1915年伦敦、纽约版);Yang的英文全译文,收入《离骚》一书。意大利晁德莅的《中国文化教程》第四卷有《渔父》的拉丁译文。《九辩》,有爱吉斯的德译文(爱氏认为《九辩》系宋玉所作,故题为《宋玉的九辩》,《通报》31,1934—35);英译文收入佩恩的《白驹集》及韦理的《郊庙歌辞》;德译文有察赫的译著《宋玉的九辩》(Mendedeeligen ran het ChinaInstituut Batavia Ju.1939)。《招魂》,有爱吉士的德译文,题为《宋玉的〈招魂〉》 (1914年莱比锡版);戴遂良的法译文,收入《哲学教程》(Textes phil.,1906年版);Yang的英文全译文(《离骚》,75—84页);美国华裔学者杨联陞教授的英译文(《哈佛亚洲研究杂志》9,1945—47)。《大招》,有爱吉斯的德译文(《大亚细亚》〈AM〉,1923);洪涛生的德译文(《中国诗歌》,1926);哈尔茨的法译文(1893年《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通报》25期);戴遂良的法译文,《哲学教程》);美国爱诗客的英译文(《南洋土》,〈MS〉第4期1,1939);翟理思的英译文(《新中国评论》 2,1920);韦理的英译文(《中印之智慧》,1942年纽约版,林语堂编著)等。当代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的《楚辞:南方的歌》 (1959年牛津初版,同年波士顿重印),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部《楚辞》译著,包括屈原、宋玉、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楚辞》的英文全译本。关于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由杨宪益、戴乃迭合译成英文,1953年北京出版,1957年巴黎法译本《屈原》已出了第六版。
据今所知,西文翻译《楚辞》的文种有:英、法、德、意、拉丁、俄、匈等语种。

☚ ·楚辞研究·   欧美学者对《楚辞》的研究 ☛
000021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