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 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方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 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方式

19. 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方式

财政综合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根本方法,因
此,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组织和指导财政综合平衡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具体对策上却有不同的看法。
(1) 判断财政综合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与信贷的统一平衡是财政综合平衡的主要标志。首先,从宏观上看,只有财政和信贷才可能导致国民收入超分配,因而,只要财政、信贷统一平衡,就表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力是相适应的。其次,财政、信贷的统一平衡,表明资金分配是成比例的。因为分配结构一旦不合理,就会引起结构性的比例失调,财政与信贷就不可能实现统一平衡。再次,财政、信贷的统一平衡,表明资金和物资在总量上和构成上也是大体平衡的。因为物是跟着钱走的,只有货币资金的分布和流向合理,才能保证财政资金购到相应的物资,同时又使信贷资金贷放以后能够按期收回。这正是财政、信贷统一平衡的重要条件。
另一种观点认为,衡量财政是否达到综合平衡,主要应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并结合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效益、以及群众的消费水平和劳动力就业状况等因素予以综合判断。这是因为,财政的平衡可能由于信贷膨胀而得到掩盖; 而信贷量是由贷款需求引起的,因此信贷帐面总是持平的。是否发生信贷膨胀,只有从市场供求状况才能加以判断。如果有通货膨胀,表明信贷不是真正的平衡。但在一般情况下,物价总有上涨的趋势,物价上涨率应限制在什么限度之内呢?这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效益、群众的实际消费水平、就业水平等加以判断。
(2)不能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在1978年以前主要是指导思想上的原因。那时,由于指导思想上受“左”的影响,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结果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78年以后,不能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制改革不配套造成的。比如,放权以后,没有相应加强宏观控制,结果导致积累、消费的双重失控。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弊病。因为在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条件下,价格不完全反映价值,也不完全反映商品的质量,在原有计划体制下,不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工资不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利率不反映资金的需求; 税收和利润上交不反映企业的贡献大小,等等。所以指令性计划越完整,越无所不包,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偏差也就越大。而且,这种偏差不能及时地被可靠的价值反馈信息所校正。其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机制,无法预先知道商品的价值,因而指望直接根据社会需求来配置生产力,并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直接吻合,必然难以避免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3) 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一种看法认为,当前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中,主要是供给不足,因此应采取增加供给的办法来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进而实现财政的综合平衡。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条办法认为,供给不足是由于资源短缺造成的,而我国尚有许多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增加总供给既有可能又有必要。国家负责制订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规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然后下放投资权限,实行股份制度,使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从事重大投资项目,解决国民经济中的“瓶颈”部门的供给不足,缩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另一条办法认为,目前条件下,适当运用财政赤字,对于经济增长和增加供给是有好处的。
另一种看法认为,当前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由消费需求不足造成的。当前财政的干预并不是控制消费需求,而是促使消费基金更多地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这样,投资规模太大的现象就会消除,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就会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目标也就可以达到。
第三种看法认为,当前的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已经超越了国力,因此简单地采取增加供给或刺激需求的办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当前应把投资与需求的总规模压缩到国力容许的限度内,同时调整分配结构,确保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就具体对策方面看来,在简政放权的前提下,注意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控制住投资与消费的总规模,重视“瓶颈”部门的投资,调整供需结构,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真正平衡。

☚ 18. 财政综合平衡的内涵   20. 综合财政的职能、作用 ☛
000003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