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诗?—约1913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杜诗?—38东汉科学家。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少有才能,建武元年(25年)任侍御史,有政绩。建武七年(31年)任南阳太守。首创水排(即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不断开合皮质风囊,鼓风送入炼铁炉,铸造农器。用力少而功效大,较欧洲发明水力鼓风机早一千一百年。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垦土田,发展了农业生产,使“郡内比室殷足”。当地誉为“前有召父(西汉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因兴修水利,受到尊敬),后有杜母”。 杜诗(1518—1588)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与言。杜琼玄孙。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举人。授湖广常德府推官,以平民乱擢大理寺评事。出为四川佥事,综理盐务、水利、茶法、驿传,曾兼摄布政、按察二司。万历三年(1575 年)曾大修都江堰。迁贵州参议,分守贵宁,谕解乌撒、乌蒙争地仇杀。八年免官归。 杜诗dù shī指杜甫的诗: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又读两首。(四八·1118) 杜诗 239 杜诗东汉初期机械制造家。生卒年不详。河内汲县(现属河南)人。字公君。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7年(31)任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力鼓风机)。水排是用水力代替人力、畜力,通过传动系统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比欧洲早1100年。 ☚ 人物 蒲元 ☛ 杜诗?—38字公君。东汉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曾总结劳动人民经验,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水力作鼓风的动力,将空气送入冶金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大。较欧洲约早1100年。 杜诗?—38字公君,东汉河内汲县(今河南汲县西南)人。任南阳太守时,诛暴立威,政治清平。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作动力,经传动机械促使鼓风皮囊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工具。其发明比欧洲早1100年。又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郡内殷富,有利农业生产发展。死时贫无田宅。 杜诗?~38东汉著名机械专家。河南汲(今河南卫辉)人。曾任功曹、侍御史、沛郡都尉、汝南都尉、南阳太守等职。他在任南阳太守时,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改进冶炼鼓风设备落后的状况,于建武七年(31年)设计并制造了水排。这是一种利用水流冲动圆轮运转,通过杠杆带动鼓风机向冶铁炉冲风送气的自动机械。它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巧妙地利用了水流,节省了人力、畜力,是对机械制造及冶铁业的一大贡献。这项发明要比欧洲早1100多年。 杜诗?—公元38东汉初官吏。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汲县西南)人。更始时,征召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公元25),迁为侍御史,时将军萧广纵兵虐民,他愤而杀广。光武赐他为成皋令,视事三年,迁沛郡都尉,旋转汝南都尉。七年,迁南阳太守。曾造作水排,铸制农器,百姓便之。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拓土田,使郡内殷足,故世人赞颂“前有召(召信臣)父,后有杜母”。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地,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 “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诗?—38字君公。东汉河内汲县(河南汲县西南)人。少时才能出众。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25),三迁为侍御史。建武七年(31),为南阳太守。性节俭,政治清平,家无田宅。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早于欧洲一千一百年左右。铸造农具,修治陂地,广开田地,使郡内殷足。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死于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