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蛰存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施蛰存1905—浙江杭州人 施蛰存
施蛰存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小说家、翻译家。笔名安华、李万鹤等。浙江杭州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开始文学活动。1926年参加共青团,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团组织。1929年以后任水沫书店编辑。1932年主编《现代》月刊。他的心理小说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着力刻画城镇市民阶层生活及其心绪,特别擅长挖掘小资产阶级女性心里的苦闷。诗歌创作受意象派的影响。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任理事,在福建、厦门等地任教。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李师师》《善女人的行品》等,译作有《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捷克短篇小说集》《妇女三部曲》《戴丽莎之一生》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转而致力于古典文学等研究,著有《唐诗百话》等,并有译作《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雷蒙特短篇小说集》《域外诗抄》等。有《施存蛰散文选集》。 ☚ 楼适夷 叶灵凤 ☛ 施蛰存 施蛰存1905.12.1—原名施德普。笔名有刍尼、薛蕙、李万鹤等。浙江杭州人。八岁时随家迁居松江县。192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之江大学,翌年进上海大学。1926年在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读书时,和戴望舒一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从1922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23年曾自费印制早期二十余篇小说为《江干集》,大都描写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反映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1926年和戴望舒、杜衡一起创办《缨络》旬刊,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四一二政变后,他脱离了共青团组织。大学毕业后去杭州教中学。1927年又与戴望舒、刘呐鸥共同创办第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月刊。1928年第一线书店被查封后,改名为水沫书店。1929年他又与人共同创办《新文艺》月刊。与此同时,他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习作小说集《追》(1928年)、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和《娟子姑娘》(1929年)。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生活苦难和黑暗。1932年起他主编著名的《现代》杂志。同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这期间结集的有小说集《将军的头》(1932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1933年)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依德学说,强调人的自我核心本能,探求潜意识手法,采用暗示、隐喻、象征和心理分析方法,但其中仍不乏以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社会的作品。这种精神在他最后结集的短篇小说集《小珍集》里,已趋于主导地位。抗战时期到建国前夕,他先后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这期间主要从事散文写作,结集的有《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等。建国后,主要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57年后转入对文物考古的研究,有《汉碑年表》等著述数种。此时,他还翻译过一批外国文学作品。他被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施济美 闻国新 ☛ 施蛰存 施蛰存1905——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现代书局《现代月刊》主编,并先后任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词学》主编。著有《词学名词释义》及论文《说诗余》、《读温飞卿词札记》等。1980年提出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仅仅是讲风格,而不是讲流派”的看法,引起术界的讨论。 ☚ 卢前 赵尊岳 ☛ 施蛰存1905~2003Shi Zhecuncontemporary writer and translator. Works: Chasing,A Collection Under the Lamp,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