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涵洞水力计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涵洞水力计算 涵洞水力计算,目的在于确定涵洞孔径及下游连接段的型式和尺寸。涵洞过水依其上游管口被淹没的情况,分为无压涵洞、半有压涵洞和压力涵洞三种。 (一)无压涵洞(图2-7-39) 图2-7-39 无压涵洞 1.条件 对圆形、拱形涵洞,当洞前水深H≤1.1a时;对矩形涵洞,当H≤1.2a时,均为无压涵洞(a为洞身高度、H为涵前水深)。 2.判别短洞与长洞 凡洞长不致使下游洞口水深(h)达到淹没程度和对泄流量不发生影响的涵洞为“短洞”,反之为“长洞”。渠道涵洞多属短洞。长、短洞的界限大致如下: 当涵洞底坡i≈0时,如果洞长在下列范围内即为短洞: l<(5~12)H (2-7-40) 反之为长洞。 式中 H——上游水深(m) 当涵洞底坡0<i<iK,但接近iK时,按式(2-7-40)计算的上限值应增加30%左右。 当涵洞底坡i>iK,且/≥4H时,就没有短洞和长洞的区别,应按短洞进行水力计算。 3.水力计算公式 (1)短洞 式中 Ho——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上游洞底以上水头(m) b——矩形断面涵洞底宽(m),若涵洞为非矩形断面, hK——临界水深(m),按图2-7-40求解 图2-7-40 梯形、矩形、圆形断面临界水深求解图 hh-临界水深 Q-流量 α-动能修正系数 g-重力加速度 m-梯形边坡系数 b-梯形底宽 d-圆形直径 ωK——相应于hK时的过水断面面积(m2) m——流量系数一般取m=0.32~0.36;若进口翼墙较平顺,断面缩窄较小,应取较大的m值,反之应取较小的m值 (2)长洞 无压长洞的过水能力,可用短洞的计算公式乘上淹没系数(σm)进行计算。 式中 m——流量系数,按(2-7-41)式中的m值确定 σn——淹没系数,σn=f( 图2-7-41 σn=f( hC——为进口段水深(m),当涵洞较长且底坡0<i<iK时,可采用h≈h(正常水深) 由于Q、HO、hO与σn各值相互影响,需用渐近法求解。初步计算可采用σn=0.75,即 (二)半有压涵洞(图2-7-42) 图2-7-42 半有压涵洞 1.条件 当H>1.2a、洞长l<lkm时,为半有压涵洞,lkm=li+ls+lo。 在计算时,可近似地采用li=1.4a,lO=1.3α,回水曲线长度ls可由推算C1型水面曲线决定。 2.水力计算公式 式中 μ——流量系数(表2-7-19) 表2-7-19 半有压涵洞μ与η值 η——修正收缩系数(表2-7-19) ω——涵洞断面面积(m2) a——涵洞高度(m) (三)有压涵洞(图2-7-43) 图2-7-43 有压涵洞 1.条件 洞前水深H>1.5α、洞长l>lkm、洞底坡降0<i<ik时,为有压涵洞;洞长l>lkm、洞底坡降i>ik、洞内正常水深ho>a时,仍为有压涵洞。lkm的计算同半有压涵洞。 2.水力计算公式 式中 η——系数,一般η=0.85 l——涵洞长度(m) μ——流量系数 式中 Σξ——进口、渐变段等阻力系数总和,一般Σξ=0.5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g——重力加速度(m/s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