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搴Qiān

罕见姓氏。《辞海》收载,“汉代有搴扬。”未详其源。

搴qiān

拔。張衡《七辯》:“搴芙蓉,集芳洲。”杜篤《論都賦》:“立號高邑,搴旗四麾。”

同掮,用肩扛东西。

☚ 玉山颓   家乐儿 ☛

搴 (qian 千)

拔取。

☚ 鸿蒙   烟萝 ☛

读音q·ian(-),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丘虔切,平,仙韵。
❶取;拔取。司马迁文:“有斩将搴旗之功。”
❷通“褰”。揭起;撩起。
❸姓。

上一条: 下一条:
{}6948摘取。中原官话。山西西南部〖〗。~稻黍收获高粱禾穗。《楚辞・九歌》:「~芙蓉兮木末。」拾物。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宜宾。明李实《蜀语》:「拾物曰~。」贵州遵义。赣语。湖南常宁。撩起,用手提起。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谓牵衣曰~,即《诗》『褰裳涉洧』之『褰』。」掀起,揭开。粤语。广东广州〖〗。~开被掀开被子‖~起镬盖揭开锅盖‖~开书把书掀开。

搴qian

❶拔取。屈原《离骚》:“朝~阰(pi)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阰:山冈。揽:拿。宿莽:经冬不枯的草。)谢灵运《初去郡》诗:“攀林~落英。”(英:花。)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斩将~旗之功。”
❷提起,撩起。《聊斋志异·阿宝》:“以纤手~帘。”(以:用。纤:柔美。)卢照邻《释疾文》:“于是裹粮寻师,~裳访古。”

搴qiān

〈文〉拔取
 △ 斩将~旗。

❶拔:斩将~旗。
❷同“褰”。

(4次)
❶摘取。朝~阰之木兰兮《离》 ~芙蓉兮木末《歌·君》 ~汀洲兮杜若《歌·人》
❷拔取。~长洲之宿莽《章·思》

搴qiān

采摘,拔取。《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王逸注:“搴,取也。”洪兴祖补注:“《说文》:搴,㩃,拔取也。 南楚语。”《湘君》:“搴芙蓉兮木末。”王逸注:“搴,手取也。”

搴qiān

揭起;牵引: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帷下榻,微觉轻寒。(五九·1388)~烟萝而为步障,列枪蒲而森行伍。(七八·1963)

搴qiān

〖动词〗
拔取(1)。《报任安书》:有斩将搴旗之功。——有斩杀敌人将领、拔取敌人大旗的功勋。

搴qiān

❶ 拔取。《楚辞·离骚》:“朝~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阰pí:山名。)司马迁《报任安书》:“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旗之功。”
❷ 撩起。曹植《弃妇》:“~帷更摄带,抚琴弹鸣筝。”

*qian

E5BA
〈文〉❶拔取:~旗/朝(zhao)~阰(pi,山名)之木兰兮(屈原诗)。
❷与“褰”同,撩起。

拔出

拔出

拔(拔起;拔取;拔搴;~剑;~草;~苗;~牙) 揠(~苗助长)挦 捽 挺(~剑) 撅 擢(~发;~筋) 搴(~草;斩将~旗)掣(掣取;~签) 攓(攓取) 抽出
提引而出:掎拔
拔出鬓角上的白发:镊鬓 镊髩
 拔除白发和白须:镊白
把刀稍微拔出鞘:扣刀
(从物体里取出:拔出)

另见:拉 取出

☚ 牵挽   撕 ☛

采取

采取

取(~法;~样;~材;~录;~代;~齐;吸~;录~;收~;抄~;考~;俯取) 录 刺 搴(搴采)
采取并记录:采录
收集采取:集取
 辑集采取:裒取
斟酌采取:酌取
可以采取接受:可取(~之处;一无~)
同时向多方面采取:兼采
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广开门路
广泛搜集采取:广搜博采 广采博搜 博取旁搜 旁搜博取 旁搜博讨
不采取:驳回
(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手段等:采取)

另见:选择 选用 施行 抛弃

☚ 采取   采取措施 ☛

搴qiān

❶拔取。如:搴旗斩将。
❷撩起,揭起。如:搴裳。
❸姓。

搴qiān

Ⅰ  [书] ❶ (拔) wrest away by hand: ~ 旗 capture a flag
❷ (撩起; 揭起) lift up
❸ (采摘) pick
❹ (举) hold up Ⅱ (姓氏) a surname: ~ 扬 Qian Yang
◆搴旗斩将 pull up enemy flags and behead enemy generals on the battle field

搴qiān

旗虏将

搴qiān

14画 宀部 〈书〉 拔: 斩将~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