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换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换韵 换韵曲韵术语。凡一折戏中押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谓换韵,亦谓“转韵”。一般视宫调、剧情转换时换韵,也有各人唱各曲时换韵。如《琵琶记》每多换韵,第七出中吕转仙吕,庚青换真文;第十六出间隔长白,先天换真文;第九出生末净丑的上场曲和插曲,各曲各韵,一曲内又杂韵。《长生殿》也有换韵,《看袜》小生、外、丑各唱一支〔驻云飞〕,用天田、皆来、东钟三韵。换韵承自古诗体,亦有道理,但应防止因频繁换韵而致音韵杂乱。 ☚ 重韵 趁韵 ☛ 换韵 换韵诗歌中有两句一换韵的,有三句一换韵的,有多句一换韵的。从此韵换成彼韵,叫做“换韵”。清方世举《兰丛诗话》:“换韵,老杜甚少,往往一韵到底。太白则多,句数必匀,匀则不缓不迫,读之流利。元、白歌行,或一韵即换,未免气促。”清张谦宜《斋诗谈》卷二,“换韵不接韵,自唐以来多有之,毕竟先接一句是。”又云:“换韵不顶韵,古多有,气味却要灌注,界画尤须分明。”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换韵之中,略以平调句子,使之伸缩舒和,亦犹夫末句之有可放平者也。尤以平韵与仄韵相参错,乃见其势,却须以三平正调搀和之。” ☚ 协韵 押韵 ☛ 换韵诗歌隔若干句转换韵部的现象。亦称“转韵”。律诗、绝句不能换韵。古体诗尤其是七言歌行,一般都换韵,且不受平声韵、仄声韵的限制。换韵时往往在换韵的那一联的出句先换,联末韵脚跟着换。换韵的句数亦较自由。有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八句一换韵等形式,以二句或四句一换韵为常见,有时交替使用。换韵的目的是为了造成诗歌声韵的起伏跌宕和节奏的变化。 换韵指韵文中,中途改变韵部的押韵。律诗绝句中不可能有换韵现象,较短的律诗一般也不换韵,而是一韵到底。古诗、较长的律诗和其他较长的韵文中有可能出现中途换韵。《诗经》里有时候甚至出现章内换 韵。例如,《大雅·抑》:“……不僭不,鲜不为则。投我以,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换韵有各种方式,可以每两句一换韵,4句一换韵,6句一换韵,也可以十几句一换韵不等;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或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交替。 换韵 换韵诗歌隔若干句转换韵部的现象。亦称“转韵”。旧诗中除律诗、绝句不能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七言歌行,一般都换韵,且不受平声韵、仄声韵的限制。换韵时往往在换韵的那一联的出句先换,联末韵脚跟着换。换韵的句数亦较自由。有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八句一换韵等形式,以二句或四句一换韵为常见。有时也交替使用。换韵的目的是为了造成诗歌声韵的起伏跌宕和节奏的变化,更好地表现诗歌的内容。 ☚ 通韵 险韵 ☛ 换韵 换韵也叫“转韵”,指诗中押两种以上的韵,前面一些诗句用甲韵,后面一些诗句用乙韵。这种情况在《诗经》中已常见。《诗经》中是否换韵,通常是以一章为单位来衡量的。如《诗·邶风·式微》:“式微!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其中“微”“微”“归”属于先秦古韵中的“微部”,“躬”“中”属于“冬部”。唐宋以来的古体诗也可以换韵。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头四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其中“洲”“求”为一韵(“尤韵”),“姥”“睹”换押“麌韵”。宋词中也有不少词调是换韵的。
其中“须”“无”属于“虞韵”,“鱼”“书”属于“鱼韵”,二韵为邻韵。这种“辘轳格”与“进退格”一样,实际都是律诗用韵中少见的变格,带有故弄技巧的性质。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说:“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句乃可。……若句韵寻常,用此何为?” ☚ 落韵 辘轳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