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评析】 李白诗词名句。该句出自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才能无法施展,苦痛难排的愁思——水流不断,抽出刀来想把流水斩断,水反而流得更急; 愁闷满怀,举起酒杯饮酒销愁,却愁上加愁。此句比喻奇特而具独创性,自然贴切,富于生活气息,向来称为名句。 附全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其意是: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诗的开头两句起得突兀,他说: “以前的日子弃我而去已不能挽留,现在的日子只能使我心中充满烦恼忧愁”,开门见山地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诗并没有延续着写烦说忧,下面六句是第二层,诗人笔锋一转展现出另一番天地。三、四句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五、六句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 (193—220) 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 “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 “建安风骨”。小谢,即谢朓,为把谢朓和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谢朓诗风清新秀丽,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朓楼,当然更想到在汉、唐之间出现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些文化传统很仰慕,所以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较并称许李云和自己。想到这里,诗人的情感越发激动、高昂,于是就发出了七、八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的呼喊。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 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 所以,作者笔锋一转,进入了第三层。第九、十句用了一个比喻,说道: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结尾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然也还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豁达乐观的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并不囿于七言,其语句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需要而伸缩。像开头两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从 “多烦忧” 一转而 “酣高楼”、“揽明月”,再转到 “愁更愁”,又转到结句的 “弄扁舟”,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学习这首诗应弄清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产生的特定背景,如天宝初年李白之被谗毁,天宝末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嫉贤妒能以及朝政之黑暗、腐朽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抽刀要斩断水流,水更加奔 流不止;举起酒杯想借酒解愁,却是愁 上加愁。销:解除。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想阻止某种 事物的发展或消除某种现象,结果适得 其反。[例]孙犁原以为这样做了,就可 以抛去所有的感情烦恼和纠葛。其实不 然。正像古人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 流,借酒浇愁愁更愁”那样,感情这东 西,实在太微妙了。你越想斩断它,它 越是纠缠你、困扰你,真是“剪不断,理 还乱”。(陈晓峰《孙犁与五位女性》) 【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 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 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 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 人生坎坷总是不能 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注释】 1、宣州:今安徽宣城。 2、谢脁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 时,在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谢公楼。 3、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4、云:李云,李白的族叔。 5、弃:抛弃。 6、酣高 楼:在谢脁楼上畅饮。 7、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 章。 8、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 汉时东观是官家著述及藏书之所,东汉学者以之比为道家的蓬莱山。 9、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 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10、建安,东 汉献帝年号(196—214)。 11、小谢:指谢脁。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 为大谢,称谢脁为小谢。 12、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这两句虽是赞美 建安诸子和谢脁,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13、览:同“揽”。 14、弄扁 (piān)舟:指归隐江湖。扁舟,小船。 【赏析】 诗歌篇名。唐李白作。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王(琦)云:钟嵘《诗品》论谢惠连云:小谢才思富捷,恨思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按:小谢谓谢朓,王注引《诗品》谓为谢惠连,非。”今人刘学锴说:“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脁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唐诗鉴赏辞典》)今人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 “由登谢脁楼而论及谢朓,说自两汉文章和建安诗歌呈现异彩以来,谢朓又以清新独树一格,诗人崇拜谢朓,继承谢朓诗风,反以下句说他和谢朓‘俱怀逸兴壮思飞’。按:这两句,明人唐汝询《唐诗解》释为: ‘子(指李云)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李白)若小谢,亦清新多发。’这样解释似乎牵强。”此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漫游至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所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全诗抒写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在忧愤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性格。首四句感时忧身,直抒郁结,由于不平的政治遭遇,他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年华蹉跎而心情悒郁。“长风”二句写即席眼见之景,抒发饯别时对景酣饮的豪情。诗人从极端苦闷的内心独白中突然转到面对秋风鸿雁、尽情畅饮,这种爽朗壮阔的境界描写,变化突兀,充分展示了诗人善自解脱、豪放不拘的精神风貌。“蓬莱文章”四句颂友誉己,谓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自己象谢朓诗风清新秀发;彼此俱怀豪情逸兴,酒酣兴发,壮志凌云,直欲飞上青天揽取明月。尾四句回视现实,愁从中来,似水一样刀断不开,举杯消愁而愁恨更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只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以愤激之语收束,可见其幽愁苦闷之深重。 主要艺术特色: 一、结构起落无迹,大开大合。短短一首小诗,几次转折、起落,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上的跳跃和诗中所表现的瞬息万变的思想感情是相一致的。 二、通过拟人手法,把时间写得有感情、有意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比喻新颖贴切;融散文句式入于诗中,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具有汪洋恣肆的气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