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眼部表现
感染性疾病的眼部表现是指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全身感染对眼部造成的影响,包括病原体本身及其毒素侵犯眼部所造成的直接损害,以及由于病原体引起机体超敏反应引起的间接损害。由于致病微生物的种类不同,侵犯机体的部位不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眼部的表现也多无特异性。
细菌性感染疾病甚多,致病菌本身固然可以直接破坏机体组织,有时还可通过其毒素损害眼部,如白喉所致的眼外肌麻痹。其影响眼部的途径也有异,一种是眼部邻近组织感染,常向眼部直接蔓延,例如面部丹毒可累及眼睑,严重时,眼睑组织化脓坏死,致使眼睑变形发生睑裂闭合不全; 炎症也可通过面部静脉及淋巴组织向眼眶内或颅内蔓延。另一种是通过周身血液循环将致病菌向眼部各组织播散,例如败血症时眼睑可出现蜂窝组织炎或脓疡,泪器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泪囊炎,眼眶可发生蜂窝组织炎、眶脓疡或眼眶骨膜炎等。但最引人触目的是发生转移性眼内容炎,往往导致失明和眼球萎缩。其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影响眼部组织。颅脑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可因支配眼部的脑神经、视束、视放射或枕叶皮质中枢被累及而引起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视神经炎、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应迟钝等;百日咳、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有剧烈咳嗽时,可造成眼睑皮下出血或球结膜下出血,并可使原有出血倾向的眼部病变再度出血而加剧病情;细菌性痢疾、霍乱等肠道疾病,引起失水和营养不良,造成眼睑皮肤干燥或眼球塌陷。当然,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如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土拉伦斯菌、布鲁氏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麻风与结核等,在侵犯全身组织的同时,也可侵犯眼部各组织,造成眼相应各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螺旋体病如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与梅毒等,都可造成眼睑、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等处炎症,除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角膜基质炎或阿-罗氏瞳孔而稍有特征性外,其余均缺乏特异性的眼部表现。
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由立克次体所造成的眼病,也无特异性表现。
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眼部病变,可有多方面的表现,象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天花及水痘时可出现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视神经炎等,而单疱病毒所引起的树枝状角膜溃疡、临床上十分常见,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另一种是通过神经病变影响眼部,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引起上睑下垂,两侧瞳孔不等大、眼外肌麻痹、视乳头水肿或萎缩,若引起面神经麻痹,可发生睑裂闭合不全。在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眼部表现中,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时的巩膜黄染,是内科医生十分重视的肝病体征之一。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感染风疹,婴儿的正常发育将受到很大影响,出生后常表现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或其他先天性眼球畸形,包括小晶体、小眼球等。
真菌种类很多,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全身真菌病似有相对增多的趋势。由血道散播或过敏反应等方式引起眼部病变的情况并不很多。隐球菌病好发于脑膜,可引起视神经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及眼外肌麻痹等并发症。组织胞浆菌病时,在眼底周边部可见到细小散在性视网膜脉络膜瘢痕,黄斑区出现囊状病灶,其周围有出血及水肿,其中心为绿灰色稍隆起的视网膜下块状物,晚期出现色素瘢痕或萎缩,黄斑部的这些表现,临床上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皮肤真菌病有时可能蔓延至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等处。不同的真菌在眼部所引起的表现不尽相同。
人体寄生虫病有时也表现有眼部病变。由于病种很多,致病方式不一,所引起的眼部症状与体征也多种多样。有的寄生虫可直接寄生在眼部组织内,如华裔吸吮线虫病、丝虫病、肺吸虫病、蝇蛆病及裂头蚴病等,有的则由寄生虫所释放的毒素或抗原使眼部组织产生毒素性炎症反应或过敏性炎症,如阿米巴病、疟疾、蛔虫病等可引起眼睑、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炎症,偶而也可引起眼外肌麻痹。弓形体病患者,眼底后极部则常有局限性灰白色病灶,边界模糊,常有色素沉着,后期可留下典型萎缩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