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日生日成明清之际王夫之的伦理命题。语出《尚书引义》卷三:“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也。”认为作为人性内容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生理要求“声色臭味以厚其生”,还是道德意识“仁义礼智以正其德”,都不是“一受成侀”,凝固不变的,而是“日生而不滞”,“未成可成,既成可革”的。就人的生理心理等自然性能来讲,要靠从自然界中“取精用物”,而得以“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就人的智慧和道德等社会性能讲,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培养,“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 “迟久而始成”。同时提出人性的形成和变化,不仅是一个“命日受则性日生”的“气化流行”的自然过程,而且更是一个“习与性成”,“能目取而自用”,即主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人在习行中,既可以“成性之善”,又可以“成性之恶”。而由此主张发挥“作圣之功”,通过习行不断“继善成性”,“是以君子自强不息,……以养性也”。 性日生日成 性日生日成王夫之哲学命题。指人性不仅有先天的禀赋,更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尚书引义·太甲二》: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倾命之哉!”还指出,人性的形成与环境、教育有关,“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 “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不是“一受成侀,不受损益” 的 (同上书),反对先验的一成不变的人性论。 ☚ 造命 理势合一 ☛ 性日生日成 性日生日成明清之际王夫之性习心理学思想观点之一。他认为人性不是一生下来就生成的,也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岁月推移,年龄的增长,与日俱生,与生俱成。有三重含义: (1) 人之初生,只有性之根,并无性之成;(2) 人“受命成性”之后,不会一成不变,无可损益;(3) 人性的发展总是生生不已,逐步生成,没有止讫。 ☚ 性习论 习与性成 ☛ 0000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