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居易《夜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居易《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是一首描写深夜大雪的小诗,作于江州司马任上。寒冬之夜,已经入眠的诗人突然被惊醒,他立刻感到凉气逼人;回眸望去,窗前一片光明。是天亮了吗?不,那冰冷的衾枕和窗外的白色分明提醒他:下雪了。你听,那不时传来的声响,不正是大雪压断嫩竹的声音吗?

短短四句,淡淡叙来,读着似乎是听作者话家常。细细回味,可以发现,诗人并未对这场大雪作过多的描述,而是侧重对自我感觉变化的体察,整首诗正是记录了这个体察的过程。先是感到寒意,然后看见白色,又听到折竹之声,才知雪意已深。诗人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细微的感觉过程,五官并使,紧扣诗题,生动之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作虽短,却很有回味,三、四两句,通过竹子被压断的描写来反衬风雪的猛烈,不仅与前两句相呼应,而且点出了夜雪下的时间已经很长,不露痕迹地道出屋内之人深觉寒冷的心情。诗歌造成了一种寒意侵人的气氛,这与作者在江州的处境和心绪不无关系,黑暗的冬夜,厚厚的积雪,摧残着嫩竹的生命,也许象征着作者的政治前途,因此,作者对寒冷的感受要远远胜于他人。


精品唐诗之白居易《夜雪》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夜雪》

白居易《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是白居易谪居江州时所写,是吟咏夜雪的。诗人先从自己的感觉写起: “已讶衾枕冷”,这是写在被窝中的感觉,“讶”作惊异解,这表明诗人对天气有如此之冷感到出乎意料之外,没有精神上的准备,所以对室外已经下雪还浑然不知,首句既写主观的感觉,也写了客观的天气变化,这便为下文进一步描写雪重作了铺垫,开首“已”字这一副词的运用,也在语气上增强了这种作用。第二句“复见窗户明”,以“复见”来承接“已讶”,不仅在句势上造成一种连贯的作用,也说明了诗人在感觉与动作上与上文的连贯,由于是夜里,再加上雪落无声,诗人没有感觉到天气的骤变,待到他觉察到时,才举头向窗外望去,只见窗户被雪映得明亮有光。此刻是夜深之时,而窗户却有亮光,说明这雪下得是非常大的。窗上的光亮,也照应了前文的“冷”。

第三四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两句在句意上的顺序是颠倒的,应当是先闻折竹声,而后才做出判断知是夜深雪重,但作者为了突出此时雪重的效果,而有意识地调整了词序。这里诗人抓住这一很有特征的细节,即“折竹声”,突出了听觉效果。在静夜之中,时闻噼叭作响的声响,不仅表明雪正在加重的趋势,还表明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情形。

这首诗歌在构思写法上颇具特点,诗人先写被窝内的感觉,次写窗上之所见,再写房外之所闻,即先写触觉,次写视觉,再写听觉,而后才自然地得出深夜雪重的结论。自然天成,平易熨贴。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夜雪情景,以侧面来表现,获得了更佳的阅读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