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得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得书

 俏冤家从别后,受尽了空房孤另。想得我,我不茶饭,鬼病缠身。要慰离愁,除非是一封书信。猛可的音书到,拆开看得真。见了这封音书也,越发想得紧。
 这首情歌,也是收在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民歌集中,是《得书》题目下第二首。这两首情歌同中有异,各具特色,故而为流行的时调。这首情歌以思妇自述方式,历时的结构,叙述曲折,异常真实地描绘出她刻骨相思的情态,与前首《得书》情歌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情歌以呼告句法开端,“俏冤家从别后,受尽了空房孤另”。俏冤家,是对情人的爱称,有似恨而实爱之意。在呼叫的称谓中,揭示出两个人的亲爱的密切关系,爱与怨交织在一起。爱其俊俏,怨其在外。这种称谓多次在古代戏曲与明代民歌中出现,都是女方对情人的称谓,表达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如冯梦龙《挂枝儿》集里的“醉归”、“负心”、“是非”等,都用俏冤家开端,又都是指自己的情人。可见它是当时民间俗语。这首情歌开端即向在外的情人,倾诉分别后孤零之苦,含有追念往日同欢共枕之乐,别后思念之深。空房孤零,表明自情人走后,别无他人来续欢情。爱情专一,宁受空寂孤零之苦,也要等待情人归来。字面是写实情实景,但含意深远,情韵淳美。非花言巧语,甜哥哥蜜姐姐等造作之词可比。这正是思妇可贵的地方,也是抓住情人的心里所想,最不放心的是男方另有新欢。接着才由实景转入虚境的描写,倾诉内心痛苦。“想得我,我不茶饭,鬼病缠身。”“茶”与“饭”在这里是作动词用,“不”是修饰“茶”与“饭”的副词,这句意思是为了想你,我茶也不喝,饭也不吃。“鬼病”,也是当时民间口语,时好时坏,疑神见鬼,说不出病状与病名,统称为鬼病。实为想念情人到了发痴发呆,不吃不喝,精神恍惚的一种精神状态,如鬼缠身,不能解脱。这三句是说空房孤零的后果,想念之甚,形损神伤。逾写其想念之甚,反映她怨之深,也逾能表她爱的强烈。不吃不喝,鬼病缠身,已到生命岌岌可危的程度。含有唤起情人早归之念。下面则宕开一笔,不再铺写自己的病状与心境,转写如何解救“鬼病”之法。“要慰离愁,除非是一封书信”。离愁是通篇的关键语,是揭示题旨之词,也是本篇第一次转折的地方。是对上六句的点睛与总括之笔,也是启下之词,这两句是说鬼病就是离愁,是由你的出外造成的。因此解铃人还须系铃人,唯有得到你的来信,才能安慰离愁。这是思妇痛苦之极的一种幻想。可是当她猛然间接到情人的来信,急忙拆开,看得真切。“猛可的”是民间俗语,相当于突然之间,有意外之感,惊喜之情。“真”字,是说她看得仔细,反复辨认,才信以为真。反映她由惊喜而变疑,最后归为真。这一连串的感情活动,只有那种相思之极至的人,又长久不通音书,才有此感情的体会。真可算刻画心态变化细腻入微了。字面上仿佛是解决了离愁、顿释鬼病,精神倍增,兴致极高。可是结尾两句却陡转直下,跌入愁山怨海之中,加剧了离愁。不见音书犹可,见了音书,却越发想得紧。紧字用的好,有步步逼紧,不得解脱之意。见信思人,是生活中的常理,况且又是长久守空房,孤独离恨的多情女子了。她心地纯洁,贞节可敬。对爱情的专一与热烈追求,大胆泼辣,非闺房才女的温柔敦厚性格可比。她把自己心里想,嘴里要说的,毫无顾及的公布于世,真有些反抗封建礼教的味道。宁愿作一个真人,而不作虚伪之人,把痛苦、真情埋在自己内心深处,自我折损,表面上还要装得温柔敦厚,逆来顺受。它表现了明代女性的觉醒与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比起封建礼教思想来说,它是一种追求个性自由、爱情自由的新意识。冯梦龙搜集的《见书》、《空书》等民歌中,还反映“俏冤家”在外边,另谋新欢,虽然也捎音信,使《得书》人,倍加怨恨,痛诉情人的薄倖行为,表现出女人的泼辣大胆,敢于抗争的性格。这种性格虽有传统因素的积淀,但更受着时代的新意识的薰陶。

《得书》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得书》

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

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

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弃。

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

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

——明·冯梦龙辑《挂枝儿》

这是写因接到丈夫的书信而引发出夫妇离别之苦的情歌。

丈夫寄家书,本来是要安慰妻子的挂念之情,而妻子接到丈夫的家书,却触景生情,想起当初夫妇团聚的幸福和如今夫妇离别的痛苦。因此,当她接到丈夫“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她为什么会感到这么伤心呢?因为她想到当初和丈夫亲密相处、形影不离时,根本未料到如今有分离的时日,有盼望家书之时。所谓“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弃。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当初“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弃”,如今梦境已经成为现实,只能“盼望这一封书”。书信,虽然可以传情达意,但它毕竟不能代替本人。所以她说:“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

这首民歌所表达的感情很独特,接到丈夫的书信,不是感到欣慰,而是伤心得“垂泪”。因为家书再多再好, “这书儿也当不得你。”这就不仅更加显示出她对丈夫感情的深厚,引人遐想到她与丈夫团聚时是多么幸福,如今分离又是多么痛苦,而且在艺术上也使人感到颇为新鲜别致,耐看耐嚼。


古代爱情诗词《》得书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得书

 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想当初〕 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离。谁想今日离里,盼望这一封书。〔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
 这是一首明代的民歌。选自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冯梦龙所编辑的《挂枝儿》民歌集中。《挂枝儿》是明代万历以后兴起的时调小曲,由北到南,风行天下。“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颂,沁人心腑,其谱不知从何而来,真可骇叹! ”(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卓人月说它“为我明一绝”。《得书》共两首,这是其一。
 得书是说接到爱人的远方来信。由于爱人离家在外,长时间不归,音信不通,自然心中泛起千愁万绪,悬念爱人不已。人不归总该有个信来呀!盼书信,得书信,总该高兴吧! 实则不然,却反堕入极度悲苦之中了。于是尽情地唱出了得书后的片刻愁思。采用了今昔对比、时空交错的手法,倾诉心声。思情泪水萦回在人们脑海之中,心潮起伏与思妇共振。其天籁之音有过于文人雅士、才子佳人的情诗。
 情歌的开端扣题,“得书来,未拆封,先垂泪。”得书来,久愁变喜。默对书信,未及拆封,却又转喜为愁。瞬息万变的感情,就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它表明思妇对丈夫爱之深,怨之深,盼书之切。一旦得书,虽然满足盼书之热望,却又带来了极大痛苦。信是这感情瞬息的媒介物。“未拆封,先垂泪”,拆封后,将是泣咽相继了。开端就把人们带入这一悲苦的情境之中,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着宕开一笔,不写眼前景,信中事。以追忆方式,诉说过去相爱,形影不离,行、立、坐、卧相随,一连串排比句,括尽日日夜夜的生活轨迹,而节奏逐渐加快,感情向沉重方向飞逝。就这样还恐怕和你在梦中魂儿相离分。爱情已浸透了她们身心,已成为主宰他们命运之神,须臾不可分。这种如胶如漆的过去,正是今日得书,未拆封,先垂泪的原因。今昔对比,悲欢离合,判然分明,接着再铺展两句,“谁想今日离里,盼望这一书信。”当初欢乐至极,有谁还会想到有今天的分离,盼书的愁苦呢! 感慨万分,悲喜相继,以昔之喜反衬今日之悲。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一封来信中。当其冷静,恢复理智之后,才发现“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 ”睹信思人,这是人之常情,自然之理。但作者表现得却不平常,“书儿也当不得你”,语虽平凡,但却深含哲理,情韵淳厚。得书只能了解丈夫在外的情况,沟通消息,缓解安危之感。但终竟不能解除刻骨相思之苦,反而会使自己堕入痛苦的深渊之中。以假设句式,一与多对比,推断书不当人,发泄怨情,点出主题:怀人。真有声泪俱下之感。
 这首情歌,抒情真挚,描绘思妇心里活动与感情变化细腻入微,在表现上却是层层铺叙,层层逼进,今昔对比,以昔反衬今,思情至结尾发展到了高潮,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未尽。沁人心腑,可称是民歌中的绝唱。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真”。“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以无意得之,犹诸郑卫诗风,修大雅者反不能作也。”这道出了文人情诗与民间情歌的不同的风调,得人心者多在民间情歌。尤在明代诗必盛唐氛围中,这种独抒性灵之作,难能可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