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17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17年1949年12月,安徽在全国率先成立“皖北区革命历史文献实物收集委员会”,并发出收集革命历史文献实物的通知。其后几年间,一批带有博物馆性质的文物专门机构纷纷成立,如皖南革命文物收集委员会、皖南人民文物馆、皖北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皖北和皖南科学馆等。先后发现、征集了一大批重要文物和遗迹。如在泾县发现项英、周子昆遗骸和寻淮州烈士墓(陈毅撰写的碑文);在歙县、绩溪发现太平天国官印及战士血衣、攻城壁画;在休宁发掘南宋朱晞颜夫妇墓,出土玛瑙杯、金碗、牛尾纹、歙砚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先后在芜湖、贵池、屯溪、歙县、宣城、蚌埠、合肥及首都北京等地举办文物特展、文物陈列和巡回展览,其中楚器精品赴苏联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1953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在皖北革命历史陈列所、皖南人民文物馆和皖南、皖北科学馆合并的基础上宣告成立。继之,治淮委员会的“治淮陈列馆”在蚌埠建成开放。至此,安徽省博物馆事业初具雏型,为博物馆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11月,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李则纲为首任馆长。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标志着博物馆事业在安徽的兴起。建馆伊始,首先建起的是一座1万多平方米规模的陈列大楼。在大力蒐集藏品的基础上,很快组织起全面反映安徽地方自然、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基本陈列对外开放,在社会各界产生很大影响。文化部文物局为此在这里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现场推广安徽博物馆经验。1958年前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陈云、陈毅、彭德怀、聂荣臻、彭真等先后视察该馆,成为老一辈革命家视察最多的省级博物馆。 ☚ 1949年以前 文革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