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良借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良借箸典源出处 《史记 ·留侯世家》:郦食其 (yi ji) 劝刘邦复立六国后世,授印与他们,“‘……德义已行,陛下南乡 (向) 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集解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书·张良传》作“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张良借箸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故事】: 刘邦建立汉政权的第三年(公元前204年),有个叫郦食其(yi ji)的劝刘邦扶植原战国时六国的后代, 联合起来讨伐楚霸王项羽。不久谋臣张良拜见刘邦。正在吃饭的刘邦丢下筷子对张良说:“有个人为我出了个阻止楚国权力的计策, 你认为怎么样?”张良回答说:“是谁替您出谋画策的?要是照着这么做, 您的大事就难成功了!”刘邦马上问怎么办?张良又答道:“臣请求借您吃饭用的筷子来为大王筹画指点吧!” 【意思】: 张良借刘邦的吃饭筷子为他指画当时形势。箸: 筷子。后指出谋画策。也用以指良谋。亦作“借箸、“借箸筹”、“子房(张子房,即张良)筹。” 【古例】: 唐·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能为吉甫颂, 善用子房筹。”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出:“分明军令, 杯前借箸题筹。”柳亚子《闻伯渠抵渝遥寄两律》之一:“团结尚烦君借箸, 草茅伏处只哦诗。”
张良借箸典源出处 《史记 ·留侯世家》:郦食其 (yi ji) 劝刘邦复立六国后世,授印与他们,“‘……德义已行,陛下南乡 (向) 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集解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书·张良传》作“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释义用法 张良 (字子房) 听说郦食其劝汉王刘邦封立六国的后代,表示反对,并借用刘邦的筷子为其指画,指出有八条不可实行的理由,使刘邦收回了成命。后用此典表示分析谋略,筹划办法。 用典形式 【借筹】 元·郯韶:“借筹底用平蛮策,草檄须烦倚马才。” 【借箸】 宋·方岳:“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清·钱曾:“借箸漫言山聚米,引杯兼笑海生桑。” 【子房筹】 唐·高适:“能为吉甫 颂,善用子房筹。” 【借前筹】 唐·高适:“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唐 ·韩愈:“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张良筹】 元·萨都拉:“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良案上筹。” 张良借箸zhāng liáng jiè zhù刘邦的谋臣张良借刘邦的筷子指点。意指为人出谋划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